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年内17单IPO被否 发行审核趋严态势确立

时间: 2017-04-24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在IPO发行速度加快的同时,审核趋严态势也已确立。 今年元旦假期刚结束,3家企业IPO接连被否。此后,IPO被否企业渐次增多,特别是近期以来,几乎每周均有企业IPO被否。 据统计,2016年全年,共计18家企业IPO被否。但是,2017年年初至今,短短3个多月,已有17家被否,数量急增。粗略统计,今年IPO申请的否决率达到11.18%,去年全年则是2.21%。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业绩下滑、关联交易、独立性缺失、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募集项目堪忧、规范运作是IPO被否的几大主因。就今年的案例来看,业绩下滑、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和规范运作成为IPO公司最大的“拦路虎”。 今年被否的企业中,由于业绩下滑或盈利能力存疑被否的有7家企业,分别为震裕科技、华光焊接、日丰电缆、华龙讯达、思华科技、欧维姆和新水源景。 以震裕科技为例,公司的IPO申请于4月18日被否决。否决意见中,证监会对震裕科技相关业务的营收、毛利率等指标提出了质疑。 资料显示,震裕科技主要业务为模具生产,但该业务在公司营收占比中逐渐下滑。2014年至2016年,震裕科技模具业务的营收占比从96.62%降至73.4%。与此同时,公司冲压业务营收从2014年的320万元增至2016年的4995万元(营收占比22.28%)。期间,震裕科技边角料及其他收入也从152.75万元增长到989.28万元。 在业绩下滑的企业中,营收和利润双下滑的公司更加难以“闯关”。 1月4日上会的华光焊接,主要产品为硬钎焊材料,公司营收从2013年的5.7亿元降至2015年的3.72亿元,净利润从3689.93万元降至1654.39万元。与之同时,主要产品毛利率也在大幅下滑。 与华光焊接同日上会的日丰电缆,业绩下滑态势也较明显。另外,公司还存在奇怪现象:一方面,公司销售收入、毛利率同比持平甚至下降;另一方面,主要产品毛利率却远高于可比上市公司,且变动趋势相反。 3月28日被否的北京新水源景科技系固定资产与营收严重不匹配。2016年底,该公司机器设备原值为43.78万元,净值仅22.83万元,但对应年度营业收入却超过1.4亿元且产品品种达3个。 目前,从监管层针对上述企业IPO给出的反馈意见来看,拟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明显、财务真实性存疑、竞争力低下等导致的存续经营能力问题都是监管层注意的重点。2016年至今,被否案例中有20家企业被质疑缺乏持续经营能力。 除财务问题外,企业是否规范运作也成为IPO审核的重要考量。 南京圣和药业IPO申请被否,原因是没有披露一刑事案件涉及的商业贿赂问题(华润医药刘彦铎贪污、单位受贿一案刑事案件)。有意思的是,圣和药业董事长给员工写了一封信,称公司将进行短暂休整,计划在被否六个月后重新申报IPO,并估计明年即可完成IPO。 当然,IPO被否还存在其他原因,如数据造假、客户单一等。理论上,一旦发审委认定拟上市公司存在重大瑕疵,均有可能否决申请。 IPO项目被否,相关方均会承受较大的代价,包括一众中介机构。 据统计,今年17家企业IPO被否案例中,共涉及14家券商,包括国金证券、招商证券、兴业证券等。其中,海通证券、国金证券分别保荐两个项目,可谓“损失惨重”。以国金证券为例,其保荐的四川里伍铜业IPO申请于近日被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