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过度监管不利市场健康发展

时间: 2017-04-22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在合理监管模式下,能够规范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但监管力度大小,仍需充分考虑到市场承受能力,过度监管反而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监管趋严,这是近期市场最明显的特征。受此影响,颇具赚钱效应的概念股炒作,瞬间熄火,配合期间的个股“闪崩”现象,加剧了市场波动风险。
  实际上,从近期市场的表现来看,指数自高位下跌100余点,跌幅仅有4%左右,但个股跌幅却相当凶猛,短期内跌幅超过30%的股票为数不少。由此可见,对于近期的市场行情,基本上呈现出“指数阴跌,个股暴跌”的格局。
  从雄安概念股的受阻,到次新股的受压,再到高送转股的受挫,这系列的监管动作,直接让支撑市场做多热情的概念题材股快速熄火。紧随其后的,则是抛压的加剧,个股的接连下挫,市场赚钱效应瞬间熄灭,让本将面临向上突破的指数,再度重返低迷的运行状态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银监会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拟防控银行业的风险问题,而管理层加快对部分专户通道的清理,却加剧了部分资金抛售的意愿。除此以外,还对部分区域特征明显,或异常交易等行为加大了监管,而以温州帮为主导的资金,也由此受到了冲击。在此期间,个股“闪崩”的情况时有发生。
  监管重拳出击,对市场中长期健康发展扫除了障碍,但对短期市场的冲击还是比较显著的。可以这样理解,当前场外资金迟迟不敢大举抄底布局,或许仍对监管政策的不定时出炉心存担忧;而监管的松紧程度,也将会影响到未来场外资金抄底的意愿,同时影响到未来A股市场的运行趋势。
  当下,A股市场进入到“严监管”模式,整个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确实,从近期市场的表现来看,在严监管高压之下,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而短期投机,异常交易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减缓。
  对于本不太成熟的A股市场,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在合理的监管模式下,能够规范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但监管力度的大小,仍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过度监管及无监管状态,反而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或许,对于监管力度的衡量,确实考验到监管者的治市智慧。
  目前,A股市场仍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而新增流动性的涌入预期,却视乎市场是否存在持续性的赚钱效应,以及监管态度的变化等因素。换言之,在当前本已缺乏持续性赚钱效应的市场环境下,继续强化监管力度,强化高送转方案的问询及加速对热门品种的熄火,则场外资金的抄底意愿,也可能会大打折扣。或许,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它们宁愿等到监管政策趋于稳定,市场炒作泡沫压制到冰点后,再行抉择。
  不可否认,严监管的模式,利于股市的长远性健康发展。但在严监管过程中,更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问题,而个股“闪崩”对投资者的伤害,还是非常明显的。与此同时,更需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让完善的《证券法》为股市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