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我们正经历一场假牛市!跌不破1%的股指和越来越多深跌的股票

时间: 2017-04-20  文章来源: 券商中国
  虽说大盘只跌了4日,但不少个股却跌了三个多月。
  如大家所料,沪指周三盘中虽然一度跌幅超过1%,但截至收盘,沪指却将跌幅稳稳的收在1%以内。要知道,跌幅不超1%已成A股新惯例:自2016年12月13日以来,沪指单日跌幅就从未超过1%!
  一定是经历了一轮假牛市!在经历了四日连跌之后,沪指在2017年的涨幅仍有2.16%,但是多数个股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统计数据显示:
  1、涨跌比为31%:69%
  剔除2016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两市共有2805只股票,其中年内上涨的个股才881只,占比仅31%;
  2、半数以上个股跌幅超5%
  2805只股票的跌幅中位数为5.29%,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半数以上的个股跌幅超过5%;
  3、344只个股跌幅超20%
  下跌个股中,跌幅超过5%的个股占比77.32%,跌幅超过10%的个股占比53.13%,跌幅超过20%的个股共计344只,占比18.53%。
  4、个股闪崩行情仍在继续
  自4月11日以来,个股闪崩行情天天见,今天又“崩”了十几只。
  5、4·19魔咒上演
  周三恰逢4·19,A股的大魔咒又上演了!
  A股4·19魔咒再现
  A股历史上魔咒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空穴来风,但不得不说仍有一部分依旧对市场心理造成巨大冲击。
  1、中石油、中石化暴涨,要跑!
  2、每年4·19,要跑!
  3、奥运会、世界杯这些大赛开始前,要跑!
  4、招商证券开策略会前,要跑!
  每年4·19,A股就没好过!周三A股再次迎来了“4·19”魔咒:从2007年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A股都离奇暴跌,无一例外:
  2017年4月19日下跌0.81%
  2016年4月20日(当日未跌,但次日突然暴跌)大跌2.31%
  2015年4月20日(19日为周末)大跌1.64%
  2014年4月21日(19日为周末)大跌1.52%
  2013年4月19日大涨2.14%
  2012年4月19日暴跌4.79%
  2011年4月19日大跌1.91%
  2010年4月19日暴跌4.79%
  2009年4月19日大跌1.19%
  2008年4月18日(19日为周末)暴跌3.97%
  2007年4月19日暴跌4.52%
  自4月11日以来天天都见闪崩股
  个股闪崩行情仍在继续。今天又闪崩了十几只:凯恩股份、爱司凯、联创互联、融钰集团、龙建股份、三峡新材、宁波精达、兴业股份、方盛制药、杭氧股份、北京文化等。
  其实,早在4月11日就已有不少股票发生了闪崩行情,只是被当时热炸了的雄安概念掩盖了。
  4月18日
  上海天洋、国光股份、银鸽投资等个股加入闪崩行列。
  4月17日
  南洋股份、福建金森、红墙股份、能科股份、纳川股份、朗迪集团、迪威视讯等个股加入闪崩行列。
  4月14日
  金发拉比、宝光股份、富春股份、新泉股份、豫能控股等个股加入闪崩行列。
  4月13日
  早盘时间,邦讯技术、印纪传媒、漫步者、神开股份在几分钟甚至1分钟内被砸至跌停。
  4月12日
  下午2点36分左右,中国平安、兴业银行两只金融权重股上演极速下跌,好在收盘时这两只个股都收回了大部分跌幅。
  4月11日
  上午10点40分左右,健盛集团、朗源股份、皖新传媒、超讯通信、龙溪股份、秀强股份等6只股票在突然集体“闪崩”跌停。
  对于近期多只个股盘中突然闪崩乃至多数个股跌停,券商中国曾于4月14日刊发了《这周天天都见一批“闪崩股”!诡异的“集体+同时+跌停”,这五大因素还将搅动市场》,文中提到了五大因素,分别是:资金面趋紧、银行收紧委外资金、信托结构性产品遭规范、游资甩卖、部分产品被强平,详细内容可点击《这周天天都见一批“闪崩股”!诡异的“集体+同时+跌停”,这五大因素还将搅动市场》查看。
  经历了一轮假牛市
  A股正在上演一轮假牛市,这成了众多投资者最直观的感受。
  先来看一组数据:
  剔除2016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两市共有2805只股票,其中2017年以来上涨的个股才881只,占比仅31%,即涨跌比为31%:69%;
  2805只股票中,涨跌幅中位数为-5.29%,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半数以上的个股跌幅超过5%;
  而下跌个股中,跌幅超过5%的个股占比77.32%,跌幅超过10%的个股占比53.13%,而跌幅超过20%的个股也不少,共计344只,占比18.53%。
  然而就是在整个市场下跌个股接近七成的情况下,沪指竟上涨了2.16%,这还是在沪指连跌4日之后的涨幅。如此看来,说A股经历了一场假牛市绝不为过。
  A股进入强监管模式
  监管趋严,这是今年A股市场最大的变化。
  4月8日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提出,对不合理高送转、财务造假、没有主营天天“忽悠”的上市公司加强监管处罚。
  4月14日
  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部署专项行动打击炒作次新股等恶性操纵行为。交易所的职能“包括对公司上市、退市和并购重组的实质性监管”,“要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上交所曝光首个次新股操控“凶手”,对陈某账户限制交易的纪律处分,主要源于他多次利用资金优势拉升“清源股份”盘中价格和收盘价格,同时证监会宣布立案调查16起操纵次新股案件。
  4月15日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交易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亮剑,捍卫法定监管权威,运用自身规则的灵活性,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4月17日
  深交所再度发言,称加强对高送转配合减持等乱象检查:
  完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综合管理制度,加强对“高送转配合减持”、“铁公鸡”、“忽悠式重组”、“清仓式减持”等市场乱象的现场检查,提升一线监管手段的威慑力;加强异常交易行为监控,探索科技化、智能化监管方式,研究建立账户信息共享制度,提升对“看不穿”账户的识别监控能力,加大对重点账户、“黑名单”账户实时监控力度;提升技术支持能力;强化风险预警防控。
  除了证监会,来自银监会监管也来了。10天内,银监会连续出台7份监管文件,这些文件委外资金、信托产品等都进行了再规范。
  央行缩表了?
  在经济数据向好的情况下,股市却连跌不止。市场便将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指向了货币政策的收紧。
  周三市场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央行缩表了,先来看一张来自央行官方网站的一季度“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先看总资产,也就是表中红框的数据:1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是34.8万亿元,2月末下降到了34.5万亿,3月末则下降到了33.7万亿。从1月末到3月末,短短两个月,下降了3%。
  再看“总负债”的第一栏“储备货币”,也就是黑框里的数据,也呈现下滑趋势。所谓“储备货币”其实就是“基础货币”。从1月末到3月末下降了5423亿元。
  有分析指出,央行收紧货币的行动不是“绝对刚性”的,而是带有“弹性”的。最近,净投放的情况屡次出现,就是一种对市场呵护的表现。但大趋势仍然是明显的,就是继续收紧,推动经济转型、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维持人民币汇率。
  A股后市怎么走
  最新数据显示,证券市场保证金上周净流出682亿元。分析人士指出,沪指3300点整数关附近面临的压力及金融去杠杆进程加速,引发了市场谨慎情绪升温。但总体而言,在企业盈利改善和政策暖风的推动下,中期行情仍然向好。
  华泰证券戴康策略团队表示,资本开支周期下企业融资需求旺盛。银监会三文齐发对A股影响有限。A股本轮行情要始终牢牢把握我们提炼的十个字“盈利慢牛买改变买龙头”。在监管收紧(含IPO加速,抑制炒作,外延受限等)的趋势下,只有内生性增长改善的股票能享受慢牛,集中在周期股,部分可选消费股,以及局部估值不贵的真成长股。
  安信证券一份研报中也提到,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抑制,但投资者可以在调整中适时加仓,市场中期稳健向好趋势并没有改变: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也许会阶段性对市场预期有所影响,但目前来看并不会引发持续的流动性紧张。
  其次,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改善趋势仍将继续。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将继续好于预期。
  最后,保持乐观,投资者可以在调整中适时加仓。配置方面,短期从经济预期差角度可以加仓周期(首选有色、化工、机械、重卡等),中期待经济预期差消除后可逐步关注金融板块(信托、券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