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金牛策略汇

时间: 2017-04-17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海通证券荀玉根:稳中求进步步为营 经历3月底季末资金面紧张冲击后,4月以来政策亮点较多,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是增长新模式的改革探索,“一带一路”、国改继续推进,政策暖风下短期行情向好继续。中期中枢抬升的震荡市没变,主逻辑是盈利改善。但既然是进二退一,有进就会有退,春天也会有倒春寒。而市场干扰变量是资金面、政策面,尤其重视二季度后半段和三季度,一是国内因素,关注去杠杆政策,二是国外因素,跟踪中美经贸关系。此外,地缘政治局势动荡或也成为一个扰动因素。 操作上,建议稳中求进,步步为营。中期配一线股,短期重视政策主题,下半年看金融。当前A股已经进入二维投资时代,布局主题周期+消费升级+价值成长,配置上各领域选一线龙头股,短期重视粤港澳、国改、“一带一路”等政策主题,以及季报靓丽的公司,下半年则重视金融股。 广发证券陈杰:配置晚周期行业 从3月下旬开始,银监会办公厅连续发布45号文、46号文和53号文,要对“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进行专项治理,4月上旬银监会又连续发布5号文、6号文和7号文,要求集中整治市场乱象、加强风险控制和弥补监管短板。随着未来监管政策的不断落实,预计会对全社会流动性环境造成持续压力,因此基本确认2014年-2016年连续三年的利率下行周期已经结束。不过“金融去杠杆”和“稳是主基调”相互牵制,使本轮利率上行周期可能会非常漫长,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仍然会给市场喘息的机会——今年2月以前的利率上行过快,预计6月临近季末之前难以再大幅上行。 虽然中期来看利率上行周期和盈利下行周期的组合大概率会对应一个“慢熊”的股市环境,但短期来看反而是一个利率震荡或下行的喘息期。另一方面,雄安新区设立和“混改”加速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过程短时间内不会结束。因此,对短期的市场趋势仍然维持乐观判断,未来转向谨慎的条件是观察到利率再次出现明显上行趋势(可以把债市表现作为先行指标)。从行业配置来看,由于大部分早周期和中周期行业都会在去年年报或今年一季报看到业绩增长的高点,因此建议投资者将视线更多聚焦于晚周期的行业上,即那些2017年盈利增速还能逆势向上回升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航空等)。 天风证券徐彪:市场将回归盈利主线 2015年底到去年9月份,非金融A股盈利增速从-15%到+15%,是2012年以来企业盈利恢复最快的一个阶段。所以这一年多以来推动A股市场震荡上行的核心引擎就是盈利复苏的逐步确认和超预期。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就会抱团在业绩真正有增长、超预期的股票上,也是这样一批股票推动了去年比较明显的三波反弹,分别在2月-4月的一季报窗口期、6月-7月的中报窗口期、10月-11月的三季报窗口期。不过考虑到PPI见底对价格的影响,还有基建、地产、汽车的消费这些需求层面的减弱,再包括财务费用很有可能在年中某个时候出现拐头向上,所以推动过去一年企业盈利复苏的三个动力全部会在二季度开始出现衰减,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中长期逻辑的主线——以盈利为主导的企业震荡上行的逻辑在二季度会发生变化。 由此,虽然4月份风险偏好在回升,是相对可为的阶段,但进入5月-6月市场将重新回到盈利主导和推动的主线,但因为盈利复苏的动能在衰竭,所以市场大概率进入调整期。配置上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条是国家战略主线,一条是底部预期修复主线。其中,第一个国家战略主线是区域主题包括“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个国家战略主线是国企改革。着重寻找国企改革+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国企改革+军工;第三个国家战略主线是金融改革,相应的主题是债转股。另外一个主线是底部预期修复的主题,推荐新能源和火电。 申万宏源王胜:消费品未到卖出时 对于2017年全年而言,投资主线依然是回归价值,寻找确定性溢价品种,A股美股化进程可能刚刚开始,消费品龙头配置正当其时。一方面,对二季度市场不悲观的主要理由是挣业绩钱的窗口并未关闭,同时二季度限售股解禁压力相对较小。从不同板块的业绩对比而言,消费品业绩稳定的基本面特性凸显。另一方面,历史回溯表明上证综指震荡上行阶段以食品饮料和医药板块为代表的大消费板块也可能有明显超额收益。 历史上导致强势股补跌的三种催化剂:基本面趋势变坏、流动性趋紧和基金降仓。考虑到大部分消费龙头一季报业绩已经披露,经济下行压力下二季度流动性很难立马边际缩紧和经典消费品配置水平处于历史均值,目前位置出现消费品龙头补跌的可能性较小。按照历史经验,当白酒、白电和小家电等前期强势板块开始补跌,且补跌幅度普遍超过10%时,则该开始对消费股保持谨慎。然而当前基于房地产乐观预期买入消费品的投资者边际影响不大,因此消费品未到卖出时,且依然是打底仓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