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个股缘何频现“闪崩” 私募解析六大原因

时间: 2017-04-14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无论是A股,抑或是港股,这两日多只大盘股出现“闪崩”:本周二A股市场中国平安和兴业银行尾盘闪崩,坊间传言长江证券资管出货,昨日午间长江证券澄清称并未卖出。紧接着,中国恒大昨日也在港股市场闹起了闪崩,盘中一度跳水跌11%。
  与此同时,A股市场昨日早盘又有漫步者、邦讯技术等多只个股再现闪崩,盘中遭大单砸盘跌停。频频出现的闪崩,究竟为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连线了国内5家私募机构,得出6大可能原因。
  首先,“近日A股市场除了雄安概念股、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火爆外,很多股票仍是阴跌不止,市场结构性行情突出。受此影响,部分结构化产品净值到达平仓线附近,不得不强行平仓,就会不计成本地卖出。”深圳一家大型私募机构的研究总监表示,近期除了热门概念股,不少股票其实是下跌的,如果某只结构化产品重仓的品种是非雄安概念股,有可能净值下跌触及到平仓线。
  其次,一些机构出于内部风控的需要,尤其是外资机构,对风控要求极为严格,比如产品的净值回撤达到一定水平,公司就要求必须降低仓位,由此导致机构不计成本地卖出类似中国平安或兴业银行这样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蓝筹股。又或者,某家机构旗下产品本来只买了10%仓位的金融股,组合内的其他股票跌了,带来金融股的仓位被动上升,超出公司规定的持仓上限,这也会导致机构不计成本地卖出金融股。
  第三,部分机构不看好中国平安和兴业银行的后期走势,索性一把卖掉,导致盘中“闪崩”。
  第四,中国恒大在港股市场已经涨了很多,很有可能机构觉得短期已经涨得差不多了,果断落袋为安。
  第五,在结构化行情尤其突出的当下,前几日基本上上涨的均是雄安新区概念股,甚至A股市场可以分为“雄安新区概念股”和“非雄安新区概念股”;雄安新区概念股熄火后,这两天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接力,不排除部分机构出于调仓换股的需要,卖出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蓝筹股,以备好子弹,狙击热门概念股。
  最后,这一点也是最敏感的,就是银行收紧委外资金。委外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为商业银行,所谓委外业务,就是银行将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投资的新模式;也有部分中小银行的委外业务以投资顾问方式操作。在银行整体流动性收紧的态势下,委外业务收紧当然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而银行一收紧委外资金,机构就不得不卖股票,以兑现现金。
  深圳一家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左右的私募基金董事长表示,无论是中国平安,还是兴业银行,机构下错单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以兴业银行为例,由于两笔异常交易在同一价位的交易超过了3分钟,要撤单的话完全是有时间的,类似于光大证券乌龙指的概率极低。机构大手笔甩卖导致盘中闪崩的情况频频出现,无外乎上述6种原因中的一种或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