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一季度重组审核数量及过会率双降

时间: 2017-04-13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讯 据证券日报13日报道,有关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并购重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今年一季度,证监会审核了30家公司的并购重组事项,同比下降55.88%,数量出现大幅度下降;在这30家上会企业中有3家被否,通过率为90%,而去年一季度,证监会审核了68家公司的并购重组事项,仅2家公司被否,通过率为97%。再往前推,2013年至2015年,并购重组审核的通过率分别为92.55%、94.78%、93.45%。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数量和通过率双双创出新低。这反映出,并购重组门槛约束和审核工作的严格程度均有大幅提高。
以下为报道全文: “忽悠式重组”被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重点提及,并引起业内深入探讨。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并购重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今年一季度,证监会审核了30家公司的并购重组事项,同比下降55.88%,数量出现大幅度下降;在这30家上会企业中有3家被否,通过率为90%,而去年一季度,证监会审核了68家公司的并购重组事项,仅2家公司被否,通过率为97%。再往前推,2013年至2015年,并购重组审核的通过率分别为92.55%、94.78%、93.45%。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数量和通过率双双创出新低。这反映出,并购重组门槛约束和审核工作的严格程度均有大幅提高。 被业界认为并购重组出现分水岭的是,2016年6月17日,中国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借壳”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同一天,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关于上市公司业绩补偿承诺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对重组交易中业绩承诺、募投资金的细节问题进一步予以明确。 3个月后正式发布的上述《办法》对存在借壳可能的相关行为做出了进一步细化。比如,对“老股转让”行为增加了限售的时间约束,对配套融资安排做出明确界定。可以看出,扼制壳资源炒作仍是办法修订的核心议题,同时,进一步向市场传达出监管层规范并购重组市场、促进估值体系修复,引导资金脱虚归实的意图和决心。 通过对2016年里24起被否的并购重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估值和定价差异等信息披露不充分、控制权存在不确定性、违法公开承诺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被否的重要原因。从今年一季度并购重组被否案例来看,主要是在于标的资产持续盈利不明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不合格等。比如,金利科技、宁波热电两家公司重组方案被否的理由分别是,标的资产定价的公允性以及盈利预测的主要业绩指标缺乏合理依据,以及标的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还有41家上市公司终止了重大资产重组,原因是立案调查、前景不明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并购重组审核监管红线围绕收购标的划定,剑指“炒壳”和规避借壳的“类借壳”重组,严防“忽悠式重组”。这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引导价值投资理念,遏制市场跟风炒作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