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叶乐天解码量化基金业绩分化的逻辑
时间: 2017-03-29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建信民丰回报定期开放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基金经理叶乐天日前做客中国基金报粉丝群,通过中国基金报组建的“基金经理路演微信群”直接和个人投资者交流,现精选若干问题和大家分享。
问:市面上的量化策略大体相似,收益差异的关键点是什么?
叶乐天:量化基金的背后是模型,模型的背后是人,不同人构建的量化投资模型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每个人对于量化投资模型的框架和细节的理解都是有所区别的,这就是目前量化基金表现各异、不存在同质化的重要原因,也是量化基金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绝大多数公募量化基金用的是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但在数据处理、模型和因子筛选、因子加强以及构建投资组合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学问,收益差异也非常大。就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指数代表市场中位数的水平,做指数增强的,有一半好于指数一半差于指数,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问:最近一年中证500指数的收益率是15.99%,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率是37.90%,如此明显的超额收益,有没有特殊的时点原因?怎么评价这种超额收益的可持续性?
叶乐天: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最近一年的超额收益相当明显,但实际上这个超额收益并不只是最近一年表现出来的,它成立已有三年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20日,它的绝对收益是141.82%,同期指数的涨幅是67.37%,即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是74.45%,且不管是哪一年,它都是跑赢指数的,最近大概20个月,它每个月都是跑赢指数的,所以说并没有特殊的时点原因。
这种超额收益的可持续性应该远好于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可持续性。在选择指数基金时,我认为尤其要考虑超额收益是否稳定,因为只有超额收益稳定的基金才是可以累积的,所以,如果是长期投资,超额收益较大的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复利效应也会非常大。
问:去年不少量化产品获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今年业绩普遍一般。是否市场已经过于拥挤降低了策略的有效性?还是之前的策略跟不上今年的市场风格?
叶乐天:不能说市场过于拥挤导致这个策略受到影响,这跟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量化基金采用的方法以及目前的市场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很多主动量化基金采用的方式都是偏小盘股的策略,会有很大的风格偏离。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小盘股有比较大的回撤,导致这些量化基金表现都普遍表现不理想。所以,只要是带风格偏离的量化基金,它在市场风格转化时必然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