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私募人士熬不住了!回到公募或者更安全?

时间: 2017-03-27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在市场持续不景气、私募产品发行再创新低的情况下,一些私募圈人士熬不住了,想要另谋高就转会到别的私募,或者干脆离开私募行业,奔向公募、券商等相对稳定的工作。今年1、2月份私募产品发行量再创新低,私募着急向渠道“自我推销”,但资金方对主动管理的股票私募难说爱,量化、债券产品成了过冬首选。
  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私募基金产品的发行量不容乐观,1月发行了979只,2月则为744只,创近一年私募产品发行量新低。从近3年的私募发行情况来看,年初1、2月份发行量在各月中处于较低水平。基金业协会数据也显示,今年1、2月份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增长较慢,总共仅增长了353亿元,而去年同期证券私募基金规模总共增长了1280亿元,差距较大。
  而据证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截至去年底,已有数十家公司提交申请,包括凯石基金、重阳基金、博道基金、朱雀基金等老牌私募。而凯石基金则在2017年3月3日获得证监会正式核准。
  私募机构对获取公募牌照兴趣大增的原因,其中获取充足的弹药是最为迫切的动机,“相对而言,传统的依托私人银行、三方渠道、自主发行这些渠道,今年在募集资金上显得很艰难,像我们公司,虽然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今年也就募集了一两个亿,跟2014年、2015年有非常大的差距。有了公募牌照,对于引入社保等长线资金会有很大优势。”深圳一家管理规模接近百亿的私募机构市场部人士透露。
  出现“私奔公”现象
  “市场很难拓展,而且老板给的待遇也不好,我想换工作,有没有哪些公司团队、机制、待遇比较好的?”这种情况如今在私募圈里并不少见。在持续将近两年的熊市里,私募基金艰难过冬。一些当初冲着高薪水、怀揣着创业理想的私募人士纷纷熬不住了,有的直接离开私募,奔向公募、券商等相对稳定的工作,有的则跳到其他待遇好的私募机构。
  一家中型私募的市场总监也在今年3月进入某老十家基金公司,专门跑机构业务。她说,虽然在私募跑市场已多年,但终究没有得到系统的锻炼和学习,如今想去公募平台修炼后再考虑创业。北京一家小型私募的总经理当初跟着董事长从公募“奔私募”,后来却在熊市中又回到了公募,因为公募更有安全感。
  同时,一些业绩一般、规模又不大的中小私募在熊市中团队“分崩离析”,艰难度日。北京某中型私募市场人士透露,由于老板不肯给股权,原先的两个投资经理纷纷离职,一个自主创业,一个去了外资银行。
  北京另一家小型私募原是三人合伙,但股灾来临时产品回撤巨大,一个合伙人也选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