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买房炒股都是刚需

时间: 2017-03-2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假如我有100万,到底是买房还是炒股?对于老百姓真是个烧脑又虐心的话题。这个问题当然很难,连首富李嘉诚都需要想一想。
  不得不说在中国最有趣的一个经济现象就是,本来起伏不定的股市非得把自己打扮成上涨的样子,而本来一直都在上涨并且阶段性暴涨的楼市却把自己说得非常平稳。对于老百姓,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这样的:目前的房价,让人不踏实,受政策影响太大,后面到底是涨还是跌,获利了也怕只是纸面财富;目前的股市,让人望而生畏,有些股涨得也太疯了,错过了似乎很可惜,有些股跌得毫无逻辑,从新闻上见到太多一夜暴富和一夜赤贫,这主要看运气。
  经历了2015年股市的大起大落,相信更多人对炒股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认为投资房产比投资股市更加稳健。以笔者身边的人为例,在股市亏钱以后,他们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完全不管账户盈亏,等待下一个牛市的到来。另一种就是割肉再追加资金出来买房,期待在楼市里找回损失。
  网络上太多的关于买房致富的段子,让人认为买房是最稳健的身价翻倍途径。然而,从过去30多年中国房价变迁的历史,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是:房价没有真正涨多少,是货币超发在推着它走。如果将房价换算成当时的猪肉、大米的价格,除了一线城市房子获得溢价外,其他城市的房价在比值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一位朋友这么说:“如果你人到中年,创业没有机会了,炒股票也没有内幕消息,对于投资又不太熟悉,到国外配置资产也没有条件。那么,你抗御通胀的工具,还应该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普通住宅,中小户型的。别被‘卖房炒股’的说法忽悠,选择自己最安全的方式活着,比赶时髦被骗要好很多。”
  再来看看专家是如何建议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老百姓需要加大对自己的投资,成长进步到可以抵抗经济下行风险的程度,比如年轻人可以去创业,不创业的人就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专业。此外,再少的钱也要学会理财投资。买房是途径之一,房子在未来几年可能不会像过去十年这样疯涨,但还是一个保值性的商品。就区域而言,北上广深的房价抗跌性最强。
  在去年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吴晓求说,如果你有50万,要在天安门附近买房子,那就千万别买。如果你现在要结婚买房,不买房丈母娘不干了。这个时候你就得买房,因为人的生存是主要的,发展是第二位的。如果你有很多钱,已经有了三四套房,再买房就傻了,肯定是我这个方向——投资股市。如果是生存,还是要买第一套,哪怕到河北,也得买去。
  即使专家们都建议投资房产更加安全,但是仍然有人对股市投资乐此不疲,仍然保持“A股虐我千百遍,我待A股如初恋”。股票投资家彼得·林奇曾经说过:“每一次危机,看起来都比上一次更严重。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说到最后,到底是买房还是炒股?这个话题真的无解,出于私心,笔者既想一夜暴富又希望有一个安全的港湾。但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买房还是买股不应当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其实都是刚需,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拥有一张健康、漂亮的个人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