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债市利空阴云影响 债券发行15天取消338亿

时间: 2017-03-16  文章来源: 和讯
  数据惊人,债市利空阴云之下,3月累计34家企业已经被迫取消或延迟债券发行338亿元,无论从环比还是同比来说金额都颇为惊人。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债券市场利空消息云集,包括一行三会债市强监管政策、美国加息等靴子未落地,导致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发行市场受阻。
  338亿债券取消或延期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从3月1日至15日,短短半个月就有34家企业被迫取消或延迟发行债券,累计金额达到337.5亿元,而2016年同期金额为124亿元,今年2月同期数据为120亿元。
  记者注意到,被迫取消或延迟发行债券的企业披露取消或延期的原因均为:市场出现波动。
  其中,取消债券发行规模最大的为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拟发行的超短融30亿元,其次为营口港务集团拟发行的中期票据24亿元。
  “最近一行三会强监管和央行MPA考核以及美联储加息等消息集中出现,对债券发行市场造成利空影响,”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取消或延迟债券发行的行业,集中在交通运输、钢铁有色等重工业。
  交通运输行业就有重庆渝涪高速公路、吉林省高速公路、四川高速公路建设、河南中原高速公路,债券取消规模分别是5亿元、20亿元、20亿元和10亿元。
  钢铁有色行业包括太原钢铁、沙钢集团、厦门钨业,债券取消规模分别是20亿元、10亿元和6亿元。
  “现在的情况就是,高等级的债券主动回避高利率,对发行成本有要求,在目前利率比较高的情况下选择不发,而低等级的债券企业想融资发债却发不出去了,市场上没人买。”石磊告诉记者。
  债券市场盼靴子落地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12月国海证券“假章案”触发债灾,债券市场至今仍在深度调整,预计要待一行三会强监管政策、美国加息等靴子落地,市场吃了“定心丸”才有望回暖。
  东兴证券分析师郑良海表示,目前利率债收益率调整超过了去年12月,信用债收益率也全面上行,且近期信用风险事件明显增多,过剩产能执行去产能政策,但即使去产能最好的煤炭和钢铁也并非全部改善,分化明显,除了政策周期外,更应关注企业经营层面变化。
  “实际上去年12月份以来就出现债券取消发行的情况,尤其是债灾影响,债券市场有一个深度调整,后面市场又对流动性有担忧,尤其是对去杆杠和调控、监管层债券强监管变化。”石磊表示。
  实际上,去年12月,受国海证券“假章案”事件影响,当月也集中出现债券取消或延期发行的情况,类似取消金额高达1002亿元,受影响较大的也是产能过剩、融资需求强的行业包括钢铁和能源等领域。
  因此,石磊判断,债市真正回暖可能在下半年,因为市场在等待一行三会相关债市监管政策、央行MPA考核以及美国加息等靴子落地。
  “等靴子落地后市场才会积极配置,放开担忧加紧干,可能要到二季度靴子落地,预计债市拐点也在二三季度,市场真正转暖要到下半年。”石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