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面临人才流失困境 基金经理离职该赎回吗?
时间: 2017-03-16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基金业人才流失一直是困扰着各基金公司的问题,去年市场行情趋冷,基金经理离职率也出现陡然下降。海通证券最新统计显示,去年公募基金经理流失率回到了历史上的低点9.79%,但仍有近200位基金经理离开公募基金行业,中小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率依然居高不下。钱景财富、谁牛金融等业内人士认为,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经理离职率与业绩相关性并不高,但基金经理稳定性与公司治理有关,投资者应避免离职率较高的产品。基金经理离职率大幅下滑
海通证券统计显示,经历了2013年到2015年流失率的陡然上升后,去年公募基金经理流失率回到了历史上的低点9.79%。但仍有近200位基金经理离职,在基金产品迅速扩容背景下,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也愈演愈烈。
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在职的基金经理1419位。平均每位在职基金经理管理近4只基金产品,平均管理资产规模约为64亿人民币,固收人均管理规模大于权益人均管理规模,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3.04年。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目前在业内较为普遍。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一人管理产品超过35只。而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甚至出现基金经理跨界管理现象,货币、混合、债券基金等均由一人管理。
虽然去年全年基金经理离职率跌至历史最低点,但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基金经理离职出现小高潮,但多数为在基金业内进行转换,例如宝盈基金知名基金经理转会东吴基金等,“公奔私”的案例较少。
离职率低业绩更稳定
海通证券统计显示,通过对基金公司离职情况、平均任职期限与业绩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权益类基金中,基金经理离职率对基金公司管理业绩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虽然离职率最低的公司的平均业绩最好,但离职率最高的基金公司的平均业绩却高于离职率居中的基金公司。而在固定收益类基金中,发现离职率为0 的基金公司的平均业绩远好于其他公司。
在基金公司的维度上,旗下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对基金公司的管理业绩影响十分明显。在权益类基金中,平均任职年限越长的团队,其在2016年的管理业绩平均跌幅越小,表明平均管理年限越长的基金公司表现更为稳健。在固收类基金中,同样也可以发现平均任职年限越长的基金公司,其去年平均管理业绩越好。
基民需要立即赎回吗?
谁牛金融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经理是一只基金产品的核心和灵魂,选基金就是选对基金经理。近年来基金经理变动情况较为常见,但投资者不必恐慌地着急赎回,盲目赎回基金购买新产品会增加交易成本,也可能会错过新的转机,同样面临着不确定风险。基民应从不同角度对基金类型、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他们建议,选基金首先要看基金的类型。如被动指数基金、货币基金等,基金经理的变更基金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部分量化基金即使基金经理变更了,但原量化基金的量化模型留下来了,所以相对而言影响也小得多。其次,如果离职的是明星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往往会选择更具实力的基金经理来接替,那么这些基金的业绩延续性会比公司其他基金要好一些。投资者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有很多基金经理离职以后,基金业绩依然保持延续的案例。例如谁牛金融曾推荐的基金界“长跑健将”董承非,在2013年开始接管兴全趋势投资基金,任职总回报103.73%,年化回报23.62%,超基准总回报73.51%。所以面临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基民不必乱了阵脚,分清形势再做判断。
钱景财富则提醒基金投资者,一定要定期看所购买的基金情况,主要看公告、业绩、基金经理。就像定投一样,至少一个月看一次。如果基金经理突然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要特别注意。同时,平时多关注基金信息、业绩、排名,无论是新进基金还是老基金,加入自选。观察走势,那么前一只基金经理离职后,立即可以替代,这便是经济学中的找可替换产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