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专题报告:各种大类资产剖析:市场规模、投资者结构、牛熊周期
时间: 2017-03-09 文章来源: null
核心观点:
核心结论:①居民储蓄63 万亿,银行理财26 万亿,保险13 万亿,中国进入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时代。②股市近60 万亿,散户占比近一半,经历五轮牛熊震荡。债市60 多万亿,银行占比近六成,经历四轮牛熊。商品市场中散户占比近七成,金属期货占比高。房市经历过四次快速上升周期。③当前背景下:股市>商品>债市>地产,股市处在震荡市,展望未来战略上乐观。
中国进入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时代。目前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在地产、保险、存款、股票上的比例分别为65%、4%、28%、3%,地产和存款占比明显高,而成熟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加均衡,比如美国分别为30%、24%、14%、32%,中国台湾分别为23%、42%、17%、18%,德国分别为56%、17%、17%、10%。截止16 年底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6.3 万亿,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3.4 万亿,16 年末银行理财资金中货币及债券占比51%、银行存款22%、非标16%、权益8%,保险资金中债券占比33%、银行存款18%、股票及基金14%,目前这两类机构资产也过于集中在债券和货币类资产,而近期利率虽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过去15 年的中低位,过多的固收类资产配置让“大金主”倍感压力。
各种大类资产简介及当前状态。(1)股票市场规模:近60 万亿,全球第二大市场。投资者结构:散户占比接近一半,绝对收益者规模超过相对投资者。牛熊周期:经历过五轮牛熊震荡,目前处于震荡市。(2)债券市场规模:60 多万亿,金融债、国债、地方政府债合计占六成。投资者结构:商业银行一家独大,占比近六成。牛熊周期:经历四轮牛熊,刚刚经历第五轮快熊。(3)商品市场规模:近200 万亿的年成交额,金属期货占比高。投资者结构:个人投资者为主,占比近七成。牛熊周期:处于2000 年来第三轮上涨阶段。(4)经历四次快速上升周期。14、15年房地产市场表现较为低迷,在16 年初地产政策的刺激下,16 年全年迎来了强势复苏,多个指标都较15 年有大幅改善。从去年10 月开始的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来,地产销售已经开始出现下滑,地产价格仍然保持在高位,部分地区呈现缩量整理的局面。
未来大类资产如何演绎(1)当前的背景:经济增长平稳,利率结构性上行。今年宏观经济大概率会保持稳定或略微下降,全年GDP目标在6.5%左右。今年相比去年边际变化比较大的可能是在流动性方面,利率是结构性上行,类似2013年。(2)当前背景下大类资产排序:股市>商品>债市>地产。(3)股市目前处在震荡市,展望未来,战略上乐观。今年上半年延续去年1月底以来中枢抬升的进二退一式震荡格局。展望全年战略上乐观,今年企业盈利改善会持续。当前的市场环境,成长股注重业绩与估值的匹配,成长股回归到“价值成长”,包括消费升级的品牌化、高端化消费品,科技发展驱动的高端制造。另外,周期股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微妙变化,需求端的逻辑有天花板,需要结合供给端或政策主题,所谓“主题周期”。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滑超预期,通胀持续上升引发货币政策大幅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