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2017开年 中企上市热浪来袭

时间: 2017-03-08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投中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称,2016年年初全球IPO整体遇冷,IPO企业数量与募资规模均创新低。经过一年的平稳增长和市场修复,2017年中企IPO开年表现良好,但整体募资规模继续下降。IPO继续提速,发审监管亦随之趋严。
  中企IPO表现良好
  根据投中信息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1月各交易板块共有69家中企IPO,保持了去年9月以来的持续增长态势,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666.67%;募资规模323.8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20.66%,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47.03%。“可见尽管IPO发行增速显著,但单笔募资规模仍相对较小。”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师王玥瑾分析称,1月IPO募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6家,其中4家来自上交所,其余2家分别来自港交所主板和深交所创业板。募资规模最大的两起IPO均来自金融业,即在上交所上市的中国银河和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九台农商银行,募资规模分别达40.86亿和26.83亿元。
  就募资规模而言,1月各行业IPO情况差异有所缩小,制造业与金融业齐头并进,各自占比24%,领先其他各行业;医疗健康与汽车行业各以10%的比重并列第二;IT行业占比8%,其余各行业占比均不超过3%。从数量上看,制造业仍然最为活跃(占比33%);IT占比10%居第二位,汽车行业与医疗健康行业皆以占比7%紧随其后,其他各行业占比均不超过6%。
  从地区来看,1月广东地区和中国香港表现最为活跃,其中广东以12起IPO居各地区中企上市数量榜首,中国香港以10起居第二位。就募资金额而言,北京地区以59.48亿元居首位,平均IPO募资规模最大。
  投中数据显示,1月共29家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有85家VC/PE机构基金实现账面退出,合计账面退出回报78.37亿元,环比下降79.57%;平均退出回报率为4.51倍,环比增长64.98%。“1月VC/PE机构通过IPO实现的账面退出回报规模下降明显,但平均退出回报率增长显著。”王玥瑾表示。
  A股发行增势明显
  1月23日,中国银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发行6亿股,发行价格为6.8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0.8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39.54亿元。此前,中国银河已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于2013年5月22日首次公开发行15亿股H股股票并正式挂牌交易。本次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有助于银河证券进一步巩固其行业地位。“在整体表现良好的IPO市场上,A股市场表现尤其突出。A股新股增发持续提速,募资规模亦有所增加。”王玥瑾如是评价。投中数据显示,1月份在A股市场完成IPO的中企达53家,创2016年以来的新高,环比增长17.78%,同比增长52倍。王玥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去年1月IPO整体遇冷,仅1起A股IPO。同时,1月A股IPO募资规模略有回升,为271.53亿元,环比增长2.46%。
  上交所主板市场表现良好,共25起IPO,募资规模高达172.79亿元人民币,发行数量和规模均位居A股市场各细分交易板块之首,并且单笔募资规模大。
  港股创业板表现活跃
  1月H股募资规模最大的一起IPO是来自内地的大型金融机构。1月12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共发售6.6亿股H股,发售价为4.56港元/股,募集资金超过30亿港元,募集资金净额为255219万港元。
  投中数据显示,1月港股市场共16家中企IPO,与上月基本持平,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倍;募集资金总额为52.27亿元,出现明显回落,环比下降63.47%,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87%。其中创业板表现活跃,16家H股IPO中有10家皆在创业板上市,但募资规模较小,平均单笔募资规模仅5.67亿元,与港交所主板平均46.6亿元的单笔募资规模相比不足其1/8。王玥瑾称,H股主要集中于创业板市场进行小规模发行,或导致H股整体募资规模骤降。
  企业上市发审监管从严
  随着IPO的提速,市场担忧随之而起:在IPO常态化下是否会形成资金“抽水效应”?IPO发审提速能否保证上市企业的质量?监管部门再次作出了回答。
  1月20日,证监会修订完善发行审核履职回避制度,正式发布《关于加强发行审核工作人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和《关于加强发审委委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两个规定从严并细化了涉及亲属的回避事项,做到制度上不留死角。一是回避范围更加严格,涉及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等在监管对象或相关中介机构任职的,无论其职务高低,均应回避。对于其他相关亲属在监管对象或相关中介机构担任中层以上职务的,无论其从事业务是否与发行业务直接相关,均应回避。对于再融资申请企业,增加亲属为持股5%以上的股东,审核工作人员应回避。二是增加本人主动回避条款,认为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情形的,可申请并经组织批准后回避。公告称,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加强对发行审核履职回避的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