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A股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态度转变

时间: 2017-03-06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连接A股市场和区域股权市场的存在,新三板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实行并购的首选标的池。
  只是,在经历了高潮期后,上市公司对新三板标的的偏爱似乎正在发生变化——正如国内一家上市公司董秘直言:“已经捋了好几遍了,很难再捋到合心意的。”
  不再首选三板标的
  最近,国内一家A股上市公司出于战略考虑,收购了产业链下游的一家企业。
  有意思的是,与这家企业同行业的,新三板上就有3家之多。当《金证券》记者询问,公司为什么选择收购这家企业,为什么没有考虑新三板上同类型企业时,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解释,其实他们有了收购计划后,第一考虑的就是新三板上的企业,但在比较了业绩、模式和前景后,还是放弃了。
  他说,“其实业绩都差不多,关键是前景和价格,新三板上的标的,被创业团队和风投报的价码太高了,一心想着卖个好价格,却忽视了企业发展的根本。相反,我们挑的这个项目也许更务实点。”
  这个情况可能并非个案。
  A股另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在和《金证券》记者交流时,也谈到类似的经历:早期来新三板标的池选项目还能选到好的,但随着挂牌的越来越多,良莠不齐,想选到好的真的不容易。“我们收购前,已经把新三板捋了好几遍了,但很难再捋到合心意的。”他补充,“现在对新三板的观点很多,时不时就出来个预期,我建议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这个市场,挂牌公司更是,还是要把精力放在主营业务上,这个市场需要时间。”
  憧憬期已经过去
  需要提及的是,2016年算是A股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一个高峰年。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对新三板企业的年度并购意向从55宗增长到137宗,总意向达成的年度并购交易额从96.6亿增长到575.26亿。其中2016年最多,有50宗,且总并购交易额达到221.2亿元。而在去年,兴民钢圈一口气收购远特科技100%股权、凯立德整体产权、奥腾电子56.34%股权、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交易合计作价达28.3亿元(前三家均为新三板公司),更是震动了新三板市场。
  不过,从过去两个月A股上市公司反馈的情况看,他们在并购新三板企业上,态度可能正发生转变。
  就《金证券》记者随机访问中的多家上市公司董秘而言,他们的意见均是,早期确实有一批好项目挂牌新三板,但现在好项目可能不一定愿意挂新三板,“市场对新三板的憧憬期已经过去了,2017年就是个转折点。”其中一位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