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一缕清辉】企业上市未必都是好事

时间: 2017-03-04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只有优秀、盈利能力强、能够持续发展的公司才能正大光明地存在于资本市场之中。
  企业想上市,会有足够的理由;企业不想上市,也会有足够的理由。至于真实的理由,各家企业的老大也是心知肚明,缺钱也好、圈钱也好、提升企业知名度也好、其它董事和股东要求也好,对我们而言看看就好。
  有上市能力却自称拒绝上市的企业可能有以下四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企业在当时并不缺钱,不缺钱也就没有融资的需求,没有融资的需求也就没有必要将自己手中的股份分散给企业外不相干的人,利润也不会流失。第二种可能是企业缺钱,但是企业决策层认为缺钱是暂时的,后期有信心赚取更多的钱。第三种可能是企业有自身的债权或抵押借贷等融资渠道,譬如一些大型企业会有非常好的银行贷款渠道,在需要融资的时候可能获得较为可观的银行贷款,只要在贷款到期时连本带利偿还即可。第四种可能是有一定的股权融资渠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获得A轮、B轮、C轮等融资。这种融资的风险比较大,各式各样的对赌条约会让企业大佬手中的股权慢慢流入投资者手中,融资次数越多、企业所持股份就会越少、回购难度也会越大。
  这些企业家在有这四种可能的情况下,也许会认为自己没有上市的需求,这至少又和三方面相关。
  第一是因为这个企业家的阅历较少,只满足于企业当时的状态,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明确规划;第二是行业环境的危机估计不足,认为以自己当前的资金实力足以应对各种困难;第三是认为不上市是对企业、对员工负责。
  例如曾经誓言从不会上市的顺丰已于2017年2月24日上市。顺丰上市的实际情况如何,我们并不知道,王卫在六年前说的话已经有些久远。这六年里,顺丰在不断改变,不断探索转型,不断经历着快递行业的喜与忧。顺丰在这六年里壮大了不少,业务增加了不少,经营压力更是增大了不少,在这一背景下,顺丰不得不面对绝大多数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即人手不够、技术不够、设备不够、资源不够,这些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上市。
  即便王卫后来解释从绝不上市到上市的原因,我们也无法探究其内心真正的想法,但我们至少能够知道一点,就是顺丰这家物流、快递公司,真的很缺钱。
  中国还有好几家坚持拒绝上市的公司,称50年内不上市的华为就是一大代表,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设想;拒绝上市的老干妈获得了不少食客的称赞,可是陶华碧已经退出了其在老干妈中的股份,那么在其他人手中的老干妈是否会上市也是个未知。
  对于很多尚未形成规模的发展型公司而言,他们的目标就是登陆资本市场,无论是新三板还是创业板,只要公司最终能够挂牌交易,他们就会认为这是市场对公司发展的一种认可。资本市场的建立是为了让企业更好的从社会资本中融资,但也只有优秀、盈利能力强、能够持续发展的公司才能正大光明的存在这个市场当中。
  公司上市的理由都是融资,只不过不同公司融资理由不同。虽然都缺钱,但有些公司是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向更强更大发展;有些公司则是在按部就班的运作中,因为各种原因现金流出现了问题,于是寻求融资;有些令人憎恶的公司就是找个缺钱的理由,然后圈钱。相比而言,寻求发展而上市的公司更能获得市场的青睐。
  说到底,资本都是嗜血和逐利的,创业者也都是为了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如果说为了一些高大上的理由不愿意让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这种做法显然不对。因为这些创始人、合伙人分到的利润,至少在他们拒绝上市的时候,是非常丰厚的。当他们的薪酬受到挑战、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微薄、收入面临新的危机之时,没准就会立即启动早就准备好多年的上市预案。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