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26家新三板保险机构的尴尬:8成左右无成交无融资

时间: 2017-02-28  文章来源: 新三板府
  由于A股上市门槛较高,加上2016年保监会发文表态支持保险公司挂牌新三板,近两年来,新三板上市受到不少保险机构的青睐。截至2月27日,共有26家保险相关企业成功挂牌。其中保险企业13家,保险机构13家。
  然而,府爷发现,新三板险企的整体成交情况并不乐观。
  21家企业零成交
  目前在A股顺利上市的保险公司仅国寿、太保、平安、新华四大家。
  而据数据统计,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保险类企业数量是A股的6倍。但有过股票成交的企业只有5家,另外有21家企业自挂牌以来,未产生过成交。
  这些没有成交的险企包括:安泰保险、昌宏股份、成也保理、诚安达、鼎宏保险、富通股份、恒荣汇彬、华成保险、华凯保险、华谊保险、锦泰保险、龙琨保险、润华保险、盛世华诚、世纪保险、万舜股份、新一站、宜信博诚、永诚保险、正迅保险、众信易诚。
  对于该尴尬现象,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王国军教授表示,新三板挂牌保险机构鲜有交易的状况尚属正常,交易需待时机进一步成熟。虽鲜有交易,但保险机构挂牌新三板能打开交易通道,还可增加知名度,对保险机构有不小益处。
  2016最大融资案搁浅
  就在去年8月15日,保监会印发《关于保险公司在股转系统挂牌有关事项的通知》后,给新三板险企融资注入一剂兴奋剂。
  永诚保险作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保险公司,至今尚未成功融资。2016年8月16日,永诚保险发布公告,拟发行不超过10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以补充资本金。若成功,此次定增将超过ST亚锦借壳南孚电池融资26.4亿元一案。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该融资大案陷入困局。
  不过,从永诚保险最近一次发布的财报也能看出端倪。公司前两年(2014年至2015年)的营收及净利润在所有挂牌险企中遥遥领先。2014年及2015年,分别营收51.76亿元、64.93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4141万元、1.85亿元;但2016年上半年公司共营收24.05亿元,净利却亏损1.57亿元。
  显然,业绩的持续下滑,影响了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也让这场融资案暂时搁浅。
  挂牌企业多希望通过挂牌新三板融资,险企也不例外。但是,从2016年至今,仅有6家企业实现了定增。公开资料显示,企业自挂牌以来,盛世大联共实施定增5次,募资1.34亿元;万舜股份实施定增1次,募资5500万元;盛世华诚实施定增1次,募资1058万元;鼎宏保险实施定增1次,募资500万元;华凯保险实施定增2次,募资1800万元;华成保险实施定增1次,募资5000万元。
  踏进同一条监管河流
  虽然有保监会的《挂牌通知》做“金牌令箭”为险企挂牌保驾护航,可是一旦违规,股转系统实施监管处罚也是毫不手软。
  去年8月中旬,督导券商财通证券一则风险提示公告,使得华凯保险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事件浮出水面。
  其后,华凯保险发布了《宁波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公告,公司与关联企业国宏投资发生两次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共计145万元;关联企业桥亚汽车与公司发生13次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共计1622万元;且上述交易未按规定及时履行相应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
  近日,华凯保险宁波分公司又捅娄子。2月22日,宁波保监局公告行政处罚决定书,华凯保险宁波分公司存在虚列非全日制员工工资逾480万元,岑国景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宁波保监局决定,给予岑国景警告,并处罚款10 万元,撤销任职资格的行政处罚。
  截至2月27日,华凯保险及其主办券商尚未对该次行政处罚做出任何书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