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春季躁动未完 清醒面对周期狂欢

时间: 2017-02-27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2月以来,沪深股市迎来了“春节躁动”,主要指数震荡反弹,强周期板块继续表现抢眼。机构人士指出,目前仍是典型的“春季躁动”行情,但没有持续的主线,热点非常散乱,配置方向上要对周期的狂欢保持清醒,可以关注一些“人少”的地方,比如新能源汽车、苹果产业链、科技股龙头公司等。 广发证券指出,2003年和2011年的一季度都在复苏预期下带来“春季躁动”,但2011年的货币收紧、2003年的“脱虚向实”,都导致了二、三季度的股市下跌。2011年是“滞胀周期”,2003年是“朱格拉周期”,看起来2003年的股市环境应该明显比2011年更好才对。但有意思的是,2003年和2011年的A股走势其实非常相似——在经历了一季度的“春季躁动”之后,2003年和2011年的二、三季度A股市场均出现了明显回调。背后的原因在于:2011年二季度确认“滞胀”环境之后倒逼了货币政策收紧;2003年虽然“朱格拉周期”带来宏观经济回升,但是实业投资的旺盛造成资金过度“脱虚向实”,反而抽离了股市的资金。 似乎无论像2011年还是2003年,今年二季度以后的股市环境都不容乐观,但在3月下旬之前还没有到真正验证的时候,目前还处于教科书式的“春季躁动”阶段。如果今年与2011年相似,那么二季度以后我们要当心宏观经济的复苏会低于预期,而通胀压力又可能会超预期,这对A股市场是不利的;如果今年与2003年相似,那么二季度以后虽然经济复苏程度可能较好,但是我们又要担心资金“脱虚向实”,再结合“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就极有可能会导致流动性的紧张,对A股市场也不太有利。不过无论如何,在3月下旬之前,一方面,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还不能马上被证伪,另一方面近期全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还是在边际改善的,因此A股市场总体应该还会维持强势——我们认为目前是典型的“春季躁动”行情,没有持续的主线,热点非常散乱,因此配置方向上可以关注一些“人少”的地方,比如上游涨价周期股、新能源汽车、苹果产业链、科技股龙头公司等。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增长预期,而春季处于经济无法证实证伪的时间窗口,微观调研成为我们观察经济状况的主要手段。过去两周,申万宏源投资品研究团队在各地密集调研,综合来看,一季度经济复苏仍在惯性中被反复确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验证二季度经济持续性的信号依然匮乏,短期房地产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强是市场震荡明显加剧的直接原因。申万宏源策略正在重新梳理经典的“驱动力-信号”验证体系,根据申万宏源地产的最新研究,2012年以来,地产销售和地产新开工的关系从开工滞后销售6个月变为了基本同步,如果后续地产调控升级、销售增速快速下行,将对经济形成下行压力。在基建方面,PPP有赖于低利率环境,在近期利率水平下,PPP资金成本端上升,新增投资也会受到抑制。从金融数据上看,不少投资者觉得一月天量社融、尤其是1.2万亿的中长期信贷确认上半年经济好,但是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银行在调整业务方向造成的暂时性因素。 在布局方向上,申万宏源证券指出,把握每个行业的龙头标的是当前市场分歧最小的方向,相关标的业绩最确定,但也是“人最多的”方向,机构持仓相对集中,防御属性重于进攻;同时,我们提示对于部分优质的成长龙头公司,估值逐渐合理,需要开始积极调研准备。经济增长预期是当前市场主要矛盾,强周期则是最直接相关的方向。强周期板块短期震荡加剧受困于房地产政策不确定性增加。 天风证券指出,节后一系列不错的经济数据,带动了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即整个市场的上涨逻辑从2016年重点关注供给侧改革到2017年更关注需求的情况。站在目前时点,经济能否持续上行或是周期利润能否持续改善是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经济改善近期还能持续一段时间,高点或在一季度,其中部分集中度上行的周期行业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盈利改善持续性延长,中期从信用环境收缩的大背景考虑,越往后越要保留一份清醒。从目前机构配置角度看大部分基金配置周期仓位不重,预期仍未完全打满,机构配置层面还有一定博弈空间。对于未来的判断,结合我们上方政策导向的分析,中期看信用收缩的方向不变,周期的狂欢越往后越要保留一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