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抛弃“小破壳” 紧握“大蓝筹”

时间: 2017-02-25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本周市场出现小幅逼空行情,在再融资新政出台之后,投资者认为是对股市的长期保护,是实质性利好。新政背景下,投资理念一定要及时调整。 融资新政的目的是打击借增发重组炒股票的抽血行为,鼓励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急需之地。再融资新政主要体现在:一是规模,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票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份的20%;二是频率,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前次募集资金包括首发、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三是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类企业外,原则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本次对再融资政策的调整,主要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融资倾向,有些公司脱离公司主业发展,频繁融资。有些公司炒概念,跨界进入新行业,融资规模远超过实际需要量。有些公司募集资金大量闲置,频繁变更用途,或者脱实向虚,变相投向理财产品等财务性投资和类金融业务。二是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套利空间,广为市场诟病,非公开发行股票品种以市场约束为主,主要面向有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的特定投资者,因此发行门槛较低,行政约束相对宽松,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投资者往往偏重发行价格相比市价的折扣,忽略公司的成长性和内在投资价值。 再融资新政对于“小破壳”的价值有很大打击。由于限制了融资规模和频率,很多以前非常活跃的小盘股价值大打折扣,比如30亿元市值的公司理论上增发不能超过6亿元,这对于目前的类借壳重组有很大限制,所对标的资产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原本配套融资基本叫停,以前那些做资本游戏的利益驱动随之消失,这些盘子小、业绩差的壳资源股未来将少有人问津。所以再融资新政出台后,特别是在IPO提速以后,随着上市资源逐步减少,随时有退市危险的小市值壳股一定要回避。 持有“大蓝筹”。这里大蓝筹笔者打了引号,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大蓝筹和传统的理解有所不同,未来一些市值较大,业绩成长性或者行业景气度高的个股将是资金追逐的对象,这些不是传统蓝筹股,而是那些新经济、新产业链、新周期类个股,对于这样的行业蓝筹,应该寻找其中的龙头,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