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41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 27家公司上报新基金或受限

时间: 2017-02-20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新基金火爆发行之后,2017年初新基金发行虽然延续了火热,但是也存在较大隐忧。 一方面,按照目前新基金申报新规,1月底有27家“超期未募集”基金占比超60%(含)的公司上报新基金或受限;另一方面,新基金密集发行但市场不太给力,更重要的是目前委外基金审批暂缓,也给新基金发行蒙上一层阴影。 41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 根据去年12月监管层发布的“关于公募基金产品募集情况的通知”,自2017年1月起,对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未募集基金产品总数60%(分级基金及因外汇额度受限导致未能募集的QDII基金除外)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报基金产品的,证监会将委托相关派出机构对基金管理人有关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新基金获批后通常要在6个月之内完成募集。据记者了解,1月底有41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而去年11月底和12月底这一数据分别为412只、405只,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具体来看,截至1月底,超过6个月未募集的基金只数达到415只,其中,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QDII型的基金产品分别为101只、115只、168只、20只、11只,混合型基金最多。 截至1月底,有57家基金公司旗下有基金超期未募集,占全部基金公司的一半以上。而超过6个月未募集产品占已批复未募集产品总数比例超过60%(含60%)的公司达到27家,更有11家基金公司这一比例为100%。显然,这27家公司要努力“去库存”。 新基金发行格局或生变 新基金发行数量仍处高位,申报新政及委外基金暂停审批或影响今年新基金发行格局。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去年委外业务激发基金公司积极上报新基金,不少基金公司还囤积了不少新基金,导致部分基金公司手中“库存”充裕,一不小心可能就超期未募集。未来基金公司上报新产品会更谨慎,按照市场实际需求来申报,不会盲目跟风。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股市、债市都不太给力,尤其股票型基金,如果硬发很难获得市场认可,或许连成立都不容易。加上一季度新基金“去库存”压力很大,导致渠道拥堵,新基金发行可能进入慢车道。 更重要的是,2016年占据新基金发行半壁江山的委外基金或受限。据某基金公司市场人士透露,目前委外基金审批处于停滞状态,债券类、灵活配置类基金暂停审批,而其他普通公募产品审批正常。这也对新基金发行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委外基金发行若锐减,将导致整体新基金发行减少。 一位去年发行过委外基金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目前已经获批尚未发行的基金达到20只,不过,委外基金占比很小。 “2017年新基金发行重心不会放在委外基金上,更多是多元发展,FOF、量化、沪港深等基金都会大力发展。”另一家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