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获利盘派发致调整下周还将考验支撑

时间: 2017-02-18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近期券商、银行板块成为市场热点,相关个股频频居涨幅榜前列。有不少人分析称,银行和券商板块的活跃,必然是大资金才能撬动的,所以,超级主力来了,A股大牛市来了。
  但是,我们也听到另一种来自于一些中小投资者的声音:大盘指数上涨,银行、券商板块领涨,为什么我手中的银行股、券商股却没怎么涨?难道我买了假的券商股和银行股?
  实际上,笔者曾在2月8日券商股异动,形成节后第一次成交量放大时提到,虽然看上去是券商板块上涨,但实际上是中国银河、华安证券等次新券商股上涨,传统的券商股其实表现一般。银行股方面更是如此,张家港行、江阴银行成为“妖股”,但之前上市的银行股,哪怕是次新银行股表现都较为一般。这才是市场的现状。
  而对于昨日市场的调整,笔者认为关键因素并不是股指期货松绑,而是除了类似张家港行等“妖股”之外,次新股的集体跳水。从盘面来看,昨日股指期货成交并没有明显提升,仍是近期水平,所以市场过分解读股指期货松绑导致大盘调整是有失偏颇的。
  从沪指日线来看,大盘连续大幅上涨之后,已经出现明显的放量滞涨和顶背离走势。技术上,KDJ指标高位出现死叉,难以继续支撑股指继续大涨,技术上有回调要求。同时,节前及节后借大盘调整之际加仓的投资者短期获利颇丰,也有兑现要求。尤其从个股方面来看,一批次新股占据了跌幅榜前列。
  所以,笔者坚持之前的观点,虽然春季攻势可期,但还需谨防风险。市场仍处于相对复杂的状态,各路资金分歧较大。同时,节前节后堆积获利盘较多,市场需要一次像样的调整。其实,从本周二开始,指数就在进行类似的动作,并尚未结束。下周初,大盘还会有考验支撑的动作,中后期有望逐步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