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更多中小个股估值进入合理区间

时间: 2017-02-13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7年1月市场整体呈现窄幅震荡走势,创业板、中小板指数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投资者以观望为主。春节前后,央行两次上调多种货币市场工具利率,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担忧。和聚投资认为变相加息不足为惧,眼下更多中小个股估值落入合理区间。 和聚投资表示,此次“变相加息”行为意在金融市场去杠杆、调结构,对实体经济冲击有限。可类比2013年“去非标”的过程,期间伴随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上行,而与实体经济最直接相关的存贷基准利率并未调整,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上行幅度较小,且工业增加值反映出的实体经济运行平稳,实体经济受影响较小。 此外,在经济滞胀背景下,不支持实体经济加息。过去10年来,以存贷基准利率为准,市场共经历2005-2007年、2011年两轮加息周期,当时所处的宏观经济周期均对应经济高增速、通胀3%以上的经济过热阶段。而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增速下行、PPI加速上行的类滞胀阶段,货币政策趋于中性的概率大于对实体经济加息。 因此,和聚投资认为,近期“变相加息”行为,更多反映了货币政策正式由中性偏松向中性转变,2014年来偏宽松的低利率刺激宣告一段落。债券市场自2016年11月以来,已经提前对流动性收紧作出反应,而A股市场表现相对淡定,侧面反映出经过2016年12月以来调整,阶段性风险因素已大部分释放,更多中小个股估值落入合理区间。近期市场将迎来年报集中预披露阶段。就目前已经公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看,近七成上市公司业绩预增,剔除极端值后的非金融行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速接近20%,预计2016年整体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将出现相对积极的表现,企业盈利改善或由受益于PPI改善的上游逐步向中游行业转移,盈利驱动或成为短期推动市场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