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未形成超预期冲击 2月仍处于做多窗口
时间: 2017-02-06 文章来源: 和讯
和讯网消息 央行近期的操作引发市场对A股的悲观预期,不过,有分析机构称,央行本意在推动去杠杆和脱虚向实,并不意味着加息周期的开始,短期内不需过度担忧。同时,由于二月份是企业业绩真空期,两会之前市场也会有一些政策面预期,二月份市场依旧处在做多的窗口。1月起,央行接连上调MLF、SLF和逆回购利率,资金价格连续上行,但同时,1月银行间资金紧张时时央行也接连以定向降准、巨额逆回购等形式对冲流动性缺口。
兴业策略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就此表示,央行调控重“价”而非重“量”,虽然债券等金融资产或因资金价格上行面临大幅波动,但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不大。而且调控重点在金融体系的资金价格而非实体的融资成本,“稳健中性”并非收紧,并不意味着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罗文波也认为,管理货币政策中性带来的货币收紧仍未体现在数据上,11月、12月社融增速依旧维持高位。
对于A股市场来讲,王德伦称,慌乱之下可能有资金离场观望,市场情绪或受影响,但调整空间有限,短期内不需过度担忧。
罗文波则表示,虽然市场存量资金博弈延续,但节后的资金面将重归正常。债券市场的调整依旧是市场潜在的风险,但并非一步到位;在汇率获得喘息时间窗口下,经济不错的幻想还在,市场预期一致偏悲观,但想法与行为并不一致,多数的投资者仓位仍在市场,言行一致必须有强外力的冲击,诸如断崖式的宏观数据,超预期的黑天鹅事件等,3月之前概率较低,4月份可能是个关键时间窗口。川普上台后海外短期预期混乱。后周期的利润可能依旧是市场做多的动力,2月份依旧处在做多的时间窗口中。
王德伦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一旦金融市场未形成超预期冲击、流动性总体仍维持稳定,那么短期内情绪可能随之修复。同时,二月份是企业业绩真空期,两会之前市场也会有一些政策面预期,季节效应来看2月均是市场风险偏好较高、取得正收益概率较大的月份。
对于行业配置,王德伦建议,在市场情绪悲观时多从结构性机会上思考布局的机会,并精选有业绩支撑被错杀的绩优股。罗文波认为,配置应转向受益美元走弱的有色、钢铁与航空、产能调整充分的化工,景气度较高的建筑材料,周期轮动中后期的非银以及银行,后期的食品饮料与医药,行业景气度高的元器件等。主题方面关注股权转让、高送转与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