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限售股减持、增持环比均大幅减少
时间: 2017-02-03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
继12月份下跌4.50%之后,上证综合指数1月份上涨1.79%,1月16日创出2016年10月19日以来的最低点3044点。创业板指继12月份大跌10.12%之后,1月份下跌3.86%,1月16日创出2015年9月7日以来的新低1783点。中小板指继12月份大跌6.23%之后,1月份下跌2.02%,1月16日创出2016年3月2日以来的新低5992点。那么,1月份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的被减持以及被增持的情况如何呢?减持市值环比减少七成多
据统计,2016年12月份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计算的限售股解禁后减持市值为375.03亿元,涉及上市公司346家,共计270297.51万股。
2017年1月份公告的限售股解禁后的减持情况,显示规模环比减少七成多。1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计减持市值为108.65亿元(二级市场减持10.77亿元,大宗交易减持97.89亿元),比12月份减少266.38亿元,减少幅度为71.03%,为近一年来低水平,此前12月份减持市值为2016年年内最高、且为2015年7月份以来最高;涉及上市公司183家(二级市场减持121家,大宗交易减持72家,众和股份、江海股份、浙江众成、惠博普、步森股份、万润股份、新文化、天和防务、通合科技、盛天网络共10家公司存在两种减持方式),比12月份减少163家,减少幅度为47.11%;在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17家,深市中小板84家,深市创业板62家,沪市20家;涉及股数共计110572.28万股(二级市场减持7875.81万股,大宗交易减持102696.47万股),比12月份减少了159725.23万股,减少幅度为59.09%。1月份有18个交易日,若按日均减持市值来看,为6.04亿元,比12月份的17.05亿元减少了11.01亿元,减少幅度为64.57%。
1月份整体市场涨跌分化,主板指数表现强于中小创。两市单月的日均成交环比减少一成多,为2014年11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产业资本减持市值环比减少七成多。1月份深市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仍为被减持的主要群体,占公告减持公司家数近八成。
增持市值环比减少六成多
2016年12月份上市公司股份获得增持市值共计291.23亿元,涉及上市公司233家,共计179198.30万股。
2017年1月份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市值共计98.69亿元(二级市场增持76.48亿元,大宗交易增持22.21亿元),比12月份减少192.54亿元,减少幅度为66.11%,为近两年来低水平;涉及上市公司有180家(二级市场增持169家,大宗交易增持16家,诺普信、银河电子、八菱科技、海默科技、福安药业共5家公司存在两种增持方式),比12月份减少了53家,减少幅度为22.75%;在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27家,深市中小板76家,深市创业板47家,沪市公司30家;共计80658.47万股(二级市场增持62048.27万股,大宗交易增持18610.21万股),比12月份减少98539.83万股,减少幅度为54.99%。若按日均增持市值来看,1月份为5.48亿元,比12月份的13.24亿元减少7.76亿元,减少幅度为58.61%。在整体市场涨跌分化的情况下,1月份增持市值减少六成多,仍为近两年低水平。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中被增持的公司家数占到六成多的比例。
财务报告、预告披露前增持减持在法规方面的限制
深市主板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第4.2.21条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下列期间不得买卖上市公司股份:公司年度报告公告前三十日内;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十日内。
深市中小板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第4.2.21条规定:公司年度报告前三十日内,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十日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买卖上市公司股份。
深市创业板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第4.2.18规定:公司年度报告前三十日内,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十日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买卖上市公司股份。
沪市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第4.5条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期报告公告前30天内不得转让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第4.7条规定,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前10日内,上市公司业绩快报、业绩预告披露前10日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上市公司高管及高管配偶: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及前述人员的配偶在下列期间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三十日内,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十日内。
上述法规将因为2016年年报披露期以及业绩预告、业绩快报,而使得增持、减持行为受到一定限制。
万丰奥威被减持市值最高、华锐风电被减持比例最大
原限售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减持和大宗交易进行减持的183家上市公司中,被减持市值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万丰奥威、爱康科技、华锐风电、金字火腿、中科曙光,减持市值均在4亿元以上。其中,3家为深市中小板公司,2家为沪市公司。万丰奥威被减持市值最高,高达9.82亿元,是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的。股权出让方为吴良定,减持前为公司第六大股东,为公司高管,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此次减持后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由2016年三季报时的3.32%下降至0.58%。该股后续减持压力不大。
公告被减持股数占总股本比例最高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华锐风电、鼎捷软件、爱康科技、金字火腿、华伍股份,比例均在4%以上。其中,2家为深市创业板公司,2家为深市中小板公司,1家为沪市公司。排名第一的华锐风电,被减持比例为5.00%,是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的。股权出让方为萍乡市富海新能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其他法人,此次减持后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由2016年三季报时的19.85%下降至9.85%。该股后续仍有减持压力。
焦作万方被增持市值最高、诺普信被增持比例最大
被增持的180家上市公司中,被增持市值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焦作万方、新黄浦、宏图高科、诺普信、八菱科技,增持市值均在3亿元以上。其中,1家为深市主板公司,2家为深市中小板公司,2家为沪市公司。焦作万方被增持的市值最高,达6.92亿元,是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增持方式进行的。增持方为嘉益(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次增持后持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0.00%。该股后续仍有继续被增持的可能。
公告被增持股数占总股本比例最高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别为诺普信、焦作万方、新黄浦、浪莎股份、大东南,比例均在4%以上。其中,1家为深市主板公司,2家为深市中小板公司,2家为沪市公司。152家公司尽管增持比例低于1%,但也积极地发布了增持公告。诺普信的被增持比例高达5.37%,是通过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两种增持方式进行的。增持方为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天启(2016)55号诺普信员工持股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此次增持后合计持股占总股本比例上升至5.37%。此员工持股计划增持计划实施完毕,该股后续被增持的可能性小。
1月份沪深两市涨跌分化,产业资本减持市值环比减少七成多,为近一年的低水平,而增持市值环比减少六成多,为近两年的低水平。沪市公司被增持的市值为24.72亿元,占到当月的25.05%。深市主板被增持的市值为14.17亿元,占到当月的14.36%。两者合计占到39.40%。沪市公司被减持的市值为18.21亿元,占到当月的16.76%,比12月份的102.22亿元,减少了84.01亿元,减少幅度为82.19%。深市主板被减持的市值为3.16亿元,占到当月的2.91%,比12月份的40.27亿元,减少了37.11亿元,减少幅度为92.15%。深市中小板、创业板被减持公司数量占被减持公司总数的六成多,合计减持市值占到当月的80.34%。其中,深市中小板减持市值为55.50亿元,比12月份的83.32亿元减少27.82亿元,减少幅度为33.39%;深市创业板减持市值为31.78亿元,比12月份的149.22亿元减少117.44亿元,减少幅度为78.70%。2月份解禁市值环比增加一成多,为2017年单月第三高水平。其中,创业板解禁市值为2017年年内最高,中小板解禁市值为年内适中水平。结合年报预告、业绩快报等原因,我们预计2月减持、增持市值均将处于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