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层时代监管趋严
时间: 2017-01-25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2016年6月27日,分层方案的正式实施开启了新三板分层时代。原本预计流动性将大幅改善,可事与愿违,市场表现恰恰相反,流动性改善并不明显,至10月份更是降到历史冰点的47.91亿元。回首去年的新三板市场,可谓改革不断、政策频出、管理趋严的一年。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师史苏宁分析指出,2016年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频发关于新三板的利好政策,但对市场并未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新三板融资能力下行趋势表现依旧明显。“随着监管的趋严,挂牌企业的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监管更严
去年1月29日,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并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要求对主办券商进行执业质量评价,每个月发布对主办券商的职业质量评价报告,对进行负面行为的主办券商进行记录。5月27日,股转公司发布《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私募机构挂牌新三板新增8个相当苛刻的条件,未挂牌企业挂牌受阻,已挂牌企业也面临整改困境。6月8日,股转公司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内核工作指引(试行)》公告,进一步规范主办券商推荐业务,明确主办券商内核职责及工作要求,以全面提高主办券商推荐业务及内核工作质量。9月8日,股转公司《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董事会秘书任职及资格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为加强挂牌公司董事会秘书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合市场分层,对挂牌公司董秘资格管理、培训考试及任职的禁止性规定等作出了详细要求。9月9日,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业务问答——关于挂牌条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二)》的公告。文件中明确指出对新三板挂牌准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在挂牌条件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量化标准,未来将重点扶持科技创新类公司,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类产业。
摘牌潮起
去年12月5日,世纪空间在创新层摘牌,并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拟于境内上市,由此在新三板掀起了一股摘牌浪潮。此前的10月21日,股转系统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等有关规定,公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细则》中说明主动终止挂牌的4种情形及程序以及强制终止挂牌的11种情形及程序,股转公司按规定批准主动终止挂牌或对其实施强制摘牌。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共有摘牌企业91家,2016年摘牌共计56家,其中有4家企业由于未按时公布财务报告被强制摘牌,1家企业拟转战A股上市而摘牌,11家企业由于被并购主动摘牌,其余企业均声明因自身发展需要申请摘牌,并未过多说明原因。
私募做市
2016年9月14日,股转公司发布关于《私募机构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试点专业评审方案》的公告,要求对参评机构的资本实力、资产管理规模、业务人员数量及经验进行监管及处罚;10月14日,私募机构申报做市业务试点结束,股转公司宣布了评审排名前十的私募机构,分别为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复星创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毅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朱雀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浙商创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同创伟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去年年末已经推出私募基金试点做市商业务,且目前新三板融资还不允许外资参与,QFII和RQFII参与政策或将很快推出。”史苏宁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