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平安大华基金:八成规模依赖货基基金业绩16年垫底

时间: 2017-01-23  文章来源: 全景网
  作为2011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平安大华基金最新资产管理规模达到836.79亿元,成功挤进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前三十五名。此外,在2010年后成立的44家次新基金公司中其资管规模排名第二,在同年成立的7家中更是排名第一。但如此风光背后暗藏隐忧——货基规模占总资管规模的85%。
  2016年,平安大华基金旗下公募基金业绩表现极其不好,多只基金业绩垫底和规模也较首募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平安大华新鑫先锋,A/C类收益率为-42.49%/-42.41%,在758只同类基金中垫底。业绩差,基金落袋为安,大幅赎回导致其最新规模仅剩下了0.78亿元,较首募规模缩水81.05%。公司首只成立的纯债基金——平安大华添利,收益率在同类中接近垫底,A/C类最新规模仅有0.29亿元/0.43亿元,直逼清盘红线。此外,平安大华行业先锋、平安大华智慧中国等也难逃规模缩水和净值不理想的魔掌。
  八成规模依赖货基
  平安大华基金自2011年1月成立至今已有6年,最新资产管理规模为836.79亿元,在44家次新基金公司(以2010年后成立的基金公司为统计口径)中排名第二,较排名第一的兴业基金少500亿元;在同年成立的7家基金公司中,平安大华基金排名第一,较排名第二的安信基金还多出461亿元。
  从资管规模来看,平安大华基金在次新基金公司中确实光芒四射,但背后暗藏隐忧。
  据资讯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以前,平安大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一直在百亿元以下,在公募基金中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角色。自2013年底成立首只货基——平安大华日增利后,平安大华基金吸金能力爆发,2014年底资管规模一举突破一百亿元,其中货基占比高达90%。随后短短半年时间里,其管理规模更上一层楼,继续突破200亿元。2015年下半年,股灾爆发,资金纷纷寻找避险产品,平安大华日增利规模暴增。截至目前,平安大华基金货基规模为710.79亿元,占总规模比例的85%,其中平安大华日增利规模为499.98亿元。
  然而,平安大华基金的竞争对手——兴业基金,目前货基占总规模比例仅有半数。若单靠货基撑大的平安大华基金要赶超兴业基金,那还得下很大的功夫。
  基金业绩垫底
  平安大华基金虽然规模增长势头猛,业绩却严重跟不上。目前其旗下公募基金(2016年成立的基金不纳入业绩说明)除了平安大华保本、平安大华财富宝、平安大华鑫享三只基金的2016年收益率跑赢同类基金平均水平,其余的基金业绩尽墨,尤其是权益类基金,不仅年度收益率在同类基金中垫底,而且规模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平安大华行业先锋是公司成立以来推出的第一只基金,2011年7月14日该产品获批,首募份额高达31.97亿元。然而,该基金资产最新规模仅有3.32亿元,较发行时规模缩水了89.62%。不仅如此,该基金的业绩也不理想,2016年收益率为-33.86%,在483只偏股混合基金中排在第471名,接近垫底。分季度看,该基金除了二季度收益率为6.16%,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三分之一位,其余三个季度的收益率在同类中排名均在后三分之一位。
  2016年年初,股市一泻千里,高仓位的权益类产品受到重挫。平安大华行业先锋2016年前三季度的仓位均在87%(以净值为口径)之上,尤其是一季度,股票仓位高达90.75%。高仓位大亏损,其当季收益率为-28.15%,在同类基金中几乎垫底。可见,其年度收益率亏损主要受一季度拖累。
  公司旗下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安大华新鑫先锋,A/C类2016年收益率为-42.49%/-42.41%,在75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垫底。分季度看,其表现远远不及同类平均水平,四个季度的收益率均在同类水平后四分之一位。此外,其股票仓位居高不下,前三季度仓位始终保持在85%之上。业绩差,基民赶紧止损,大幅赎回,致使其最新规模仅剩下了0.78亿元,较首募规模缩水81.05%。
  另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安大华智慧中国最新规模则只有7.35亿元,较发行规模的17.97亿元缩水59.10%,而且该基金年度收益率为-40.24%,在同类基金中排在第755名,几乎垫底。
  除了权益类基金受到重挫外,固定收益类基金规模和业绩也不尽人意。
  作为平安大华基金成立最早的一只纯债基金,平安大华添利也难逃规模缩水和净值不理想的魔掌。数据显示,平安大华添利A/C类首募规模为13.73亿元/9.84亿元,目前规模仅有0.29亿元/0.43亿元,直逼清盘红线;2016年收益率为-0.43%/-0.88%,在360只可比基金中排在第329/339名。
  频频被投资者赎回,或与其团队的投研实力平平分不开。
  数据显示,平安大华基金有29只公募基金和12位基金经理,表面看起来,人均管理基金数并不多,不足3只,但是基金经理年限超过3年的仅有3位,分别为基金经理年限达到8.72年的孙健、4.07年的傅浩和4.21年的段玮婧;而基金经理年限不足2年的就有7位基金经理。
  此外,目前平安大华基金旗下7只中低风险产品,包括1只货币基金、2只债券基金、4只保本,均由一位叫孙健的基金经理管理;旗下1只高风险灵活配置型基金,由孙健和神爱前两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此“一拖八”的比例即使在目前普遍缺人才的公募基金界也属于较高的,公司人才捉襟见肘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