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各大权威媒体密集发声:支持IPO发行常态化

时间: 2017-01-19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讯 近期,各大权威媒体密集发声,对IPO发行常态化给予支持。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新股发行不会成为“洪水猛兽”》一文。 文章援引专家观点指出,新股发行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降低银行风险,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其本质上是加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必要举措,因此不应也不会成为“洪水猛兽”。 同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也刊发标题为《IPO发行节奏加快无碍A股行情大趋势》的文章指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A股下跌行情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资金链、年关节点等各种原因,不应过度放大新股发行提速的影响”。长期来看,IPO融资有助企业业绩改善、支撑经济增长,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IPO发行节奏对A股行情的影响不显著。 而新华社更是在近期接连播发了三篇文章,支持IPO常态化。 1月15日,新华社播发的《IPO常态化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一文中,记者援引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单祥双的观点称,从整体募集量和单只平均募集额上看,IPO整体融资量并不大,对资金“抽水”影响相对有限。文章还指出,IPO节奏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股市的融资功能。 1月17日,《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一文则再度表示,新股发行是源头活水,只有活水长流,才能得清渠如许。 文章表示,不过,新股发行常态化对“庄家”、职业炒新者、垃圾公司等股市投机者确实有影响。多因素叠加下,股市略有下跌时,新股发行便会再被提起。文章分析指出,股市行情下跌,投资者不论大小,大部分都面临资金缩水、利益受损等情形。这一方面是股市依市场规律而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与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有关。除了新股发行常态化之外,还要加快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股市投融资相关问题。 为此,文章透露,目前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 1月18日,新华社又播发《“天量”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A股两大“出血点”该如何堵住?》一文进一步指出,“天量”再融资和野蛮减持才是A股两大“出血点”。文章强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有赖于资本市场健康的肌体。对于年轻的A股而言,完善新股发行和退市制度重建新陈代谢机能之外,堵住疯狂再融资和野蛮减持两大“出血点”,已成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