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外媒:美股涨势渐消 当心“特朗普抛售”

时间: 2017-01-13  文章来源: 腾讯财经
  腾讯证券讯 北京时间1月13日凌晨消息,据MarketWatch报道,美股近期的大涨中,投资者很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逻辑,即财政政策正在转向紧缩,其消极影响是当即产生的,而特朗普预期中的财政政策虽然有利于经济,但其积极影响却需要想当长的时间来兑现,这就意味着,近期之内,政策面影响会有一段不利的时间,而金融市场将受到短期冲击,上演一场盘整,股市可能会下跌5%到7%。
  MarketWatch刊文指出,自总统大选结束以来,由于市场看好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前景,相信其财政刺激能够进一步提振经济,美股一路大涨。这样的涨势或许确有理由,但是并不见得意味着股市的短期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显然,长期角度而言,财政政策将代替货币政策,对经济发挥积极影响。问题在于,这些影响的释放也是个长期过程,不能指望立竿见影。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针对的对象是美国经济和社会整体,而货币政策所针对的却是具体的资产门类,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两者有着根本的差别。换言之,财政政策的影响更具有持续性,但是要完全兑现需要时间。
  要为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的创造打下基础,这需要时间;要将金钱交到美国工薪阶层的手里,这需要时间;而要让拿到钱的人们更加大胆地消费和投资,这更加需要时间。这正是货币政策所不具有的可持续效应。总之,好的财政政策确实有着巨大的附加价值。
  问题并不是存在于长期层面,而是存在于短期。近期而言,货币政策卸下担子之后,财政政策开始生效之前,会产生一段空白期,而这就可能会对资产价格产生不利影响。
  还有,当货币政策收紧——比如美国现在这样——流动性就要开始减少,而由货币刺激人为制造的需求也开始退潮。当需求下滑,人们对这些资产风险的忍受度就会降低。
  问题便在这里产生了。当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是当即发生的,而财政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兑现。这就意味着,尽管财政政策的改进是必需的,是有利于经济长期前景的,但是却不能立即让大家看到成效——从这个角度说来,股市近期的大涨行情显示投资者更倾向于相信经济会立即得到推动,这就未免过于乐观了。
  此外,对于特朗普坚持就贸易协定重新谈判的风险,市场似乎也估计不足,或者根本就忽略了。特朗普要达到目的,就必须以贸易战来威胁中国和墨西哥,让他们相信自己有意愿也有能力贯彻一场贸易战,只有这样,对方才会乖乖坐到谈判桌前。
  可是问题在于,当他让别的国家相信他会不惜诉诸贸易战的时候,市场也会相信,至少股市会相信——贸易战对于企业利润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非常担心的是,股市已经过早做出了乐观反应,却忽略了迫在眉睫的风险。目前,欧洲央行还在推行货币刺激政策,在我们看来,这是股市还能够获得25倍市盈率的唯一正当理由,不然的话,盘整或许就已经发生了。
  在那种情况下,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罗素2000指数下跌个5%到7%都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将这称为“特朗普抛售”,后者也许现在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