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新三板发展面临制度建设问题

时间: 2017-01-10  文章来源: 上海金融报
  ——访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新三板重点行业指数负责人汤蕴懿
  新三板市场在2016年迎来了蜕变的一年。截至2016年,新三板已挂牌企业数达到10163家,募集资金达1165亿元,交易量达到了1912亿元。那么在当前已经突破万家企业的新三板市场,发展中仍面临哪些难点?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对此,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新三板重点行业指数负责人汤蕴懿。她指出,新三板工作重点已经从单纯的注重挂牌数量回归到提升挂牌企业质量,重点扶持创新性科技企业的初心上,更加关注准入、监管和退市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有序引导资金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目前,新三板最主要面临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解决流动性是一揽子的系统工程,包括新三板市场定位问题,当前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问题,投资者适当性门槛调整问题等。针对数量众多的新三板企业,建议重点关注能够通过以技术与产品创新、业态升级等作为切入点,不断进入关键产品与服务的相关行业。此外,一旦转板政策落地,很可能在创新层先行试点,对于创新层业绩优良的战略新兴行业企业将是重大利好。
  《上海金融报》:如何看待新三板企业挂牌突破一万家,这是否意味着新三板有必要从单一企业数量扩容过渡到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汤蕴懿:2016年3月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在会议上就提出“新三板没有门槛,可以大进大出”是误读。到了9月9日全国股转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业务问答——关于挂牌条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二)》中首次明确了新三板挂牌准入负面清单。解答二出台前,新三板挂牌企业8000家到9000家经过了41天,而解答二出台后,新三板挂牌企业从9000家到10000家则经历了98天,挂牌速度明显减缓,2016年也基本没有各类奇葩企业蜂拥挂牌的现象,说明全国股转公司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单纯的注重挂牌数量回归到提升挂牌企业质量,重点扶持创新性科技企业的初心上,更加关注准入、监管和退市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有序引导资金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上海金融报》:全国股转公司有关负责人去年12月份表示,截至12月19日,新三板全市场融资总额116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考虑到去年新增了将近5000家的挂牌公司,这样融资规模“并不让人满意”。当前融资规模“不太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汤蕴懿:原因可能有:首先,受国家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在2015年达到单月245.43亿元的顶峰后,长期处于萎缩状态,2016年单月融资额基本150亿元以下,近几个月都不足100亿元,无法形成持续的赚钱效应。
  其次,受市场广泛期待的分层制度推出后,相关涉及发行、交易制度、中介机构引入等的配套政策也迟迟没有出台,导致市场资金参与热情不高,甚至逐步离场。
  再次,500万元的投资门槛阻挡了大批投资者入市,现阶段的参与者主要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流动性走弱也导致投资者退出不畅,使得市场内只有存量资金相互博弈,没有新的增量资金入市。
  最后,新三板市场虽然挂牌企业突破了1万家,但挂牌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商业模式不甚清晰,融资目的不够准确,市场能够选择的优秀标的本就不多,而随着优质企业纷纷转而IPO,更加导致市场融资吸引力不够。
  《上海金融报》: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能否分析一下去年以来新三板哪些行业表现较好?
  汤蕴懿:去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为2016年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新三板为代表的国内中小企业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新三板企业,我们认为要重点关注能够通过以技术与产品创新、业态升级等作为切入点,不断进入关键产品与服务的相关行业,进而能够切入价值链中价值增值较大的中高端环节。同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我们认为2016年如下行业发展表现相对较好,具体为: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互联网软件与服务行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教育行业、物联网技术与服务行业、新能源设备与服务行业、医疗保健设备行业、通信设备及服务行业。
  《上海金融报》:当前新三板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否是流动性问题?有分析认为目前新三板推出的私募做市,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能否明显改善流动性有待验证?
  汤蕴懿:新三板最主要面临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解决流动性是一揽子的系统工程,包括新三板市场定位问题,当前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问题,投资者适当性门槛调整问题,还涉及优化股票发行、交易制度,制定私募、公募做市制度,建立盘后大宗交易制度和常态化、市场化的退市制度等措施。
  虽然十家私募做市试点的推出,可以形成一个示范效应,长期有利于推动企业公允价值的发现和交易价格的合理定位,逐步改变现行做市制度的弊端,加速优胜劣汰,并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活跃流动性。但短期内十家私募所能带来的资金有限,特别是没有更多的政策配合,不能放开私募入市的范围,对于改善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上海金融报》:据国务院官网去年12月19日发布的关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研究推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建立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对接机制。这一政策要求的意义和影响如何?
  汤蕴懿:这说明新三板市场在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端连接着创业板,一端连接着各地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受高层关注的市场,新三板如何做好与创业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衔接,是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旦转板政策落地,很可能在创新层先行试点,对于创新层业绩优良的战略新兴行业企业将是重大利好,作为新三板的政策红利将继续吸引一批与创业板IPO差距不大的企业来新三板挂牌。同时转板将会给创业板带来一批优质的成长企业,创业板的高流动性和高估值将会形成一定的财富效应。转板制度的推出,将会对创业板带来短期的影响,创业板的高估值会因一批新三板优质企业的转板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