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今日头条

时间: 2017-01-10  文章来源: 聚源数据
△国家科技奖引领中国产业“跃级”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上海证券报) △国家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医药流通行业迎变革 备受市场瞩目的药品采购“两票制”国家版终于出炉。1月9日,就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简称《意见》).(上海证券报) △从跨界到混改A股广电类公司蓄势谋变 混改潮起,正面临行业大变局的广电类公司亦不甘人后。上周,由新疆广电、数码视讯(300079)等入股的北京未来媒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广电业2017年首单混改正式落地。(上海证券报) △ST慧球董监事集体辞职 肆意搅局后怎能甩手就走? 近段时间以来,ST慧球以其无下限的“自黑”和“奇葩”行为,成为A股市场中的“另类网红”。而就在今日,以往闹剧频出、拒绝监管整改的ST慧球,态度却突然出现一百八十度反转:公司不仅表态将按照监管要求开展整改,其董事会成员及非职工代表监事还悉数提出辞职;同时发出股东大会通知,选举大股东瑞莱嘉誉提名的董事及监事人选,并召开了董事会决定撤回前期对瑞莱嘉誉的起诉。(上海证券报) △节前流动性:预期紧心莫慌 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100亿元,28天期1000亿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单日净投放700亿元,为2017年以来首次净投放。近段时间,资金利率呈现短降长升的两极分化走势,市场流动性预期偏谨慎。此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终结连续净回笼,跨节流动性投放逐渐增加。(中国证券报) △监管部门酝酿比特币第三方托管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继上周六约谈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后,监管部门近期将继续约见业内人士,讨论设立第三方比特币托管平台,确保比特币交易的安全。在近期比特币行情剧烈调整时,部分交易平台无法登录,导致投资者尤其是加杠杆的投资者蒙受较大损失。监管部门已注意到比特币存在的这些状况。(中国证券报) △新三板调层大考渐近 企业“保层”花招迭出 2017年5月,新三板将迎来首次调层大考。这把悬在挂牌企业头上的利剑还未落下,就已搅得市场暗流涌动。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不少挂牌企业自去年末即全力以赴拼业绩,更有甚者明知冲刺无望,企图通过粉饰财报蒙混过关。此外,随着合格投资者人数成为与财务数据比肩的另一重要考核指标,挂牌企业“拉拢”做市商的同时,也催生出中介机构“合格投资者人数”的新生意。(中国证券报) △中信将控股麦当劳中国内地及香港业务 1月9日,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该公司将成为麦当劳未来二十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新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共持有新公司52%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中国证券报) △2017年国企改革展望:管资本深混改快重组 2016年国企改革明显提速。无论是政策的发布频率,还是高层的表态,都预示着2017年国企改革将会全面深入推进。特别是元旦刚过,国企改革领域出现标志性事件,中国铁路总公司、云南白药(000538)、中国兵器集团接连发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声音。混改方面的实质性进展修复了市场前期对国改进度的一致悲观预期,对于2017年,国企改革同样被寄予更多的厚望。(证券时报) △金融监管格局谋变 业界称需把握改革力度 目前业界有两种声音,一是恢复由央行大一统金融监管的格局,撤销“三会”合并至央行,由央行进行统一监管;一种是合并“三会”,成立新的金融机构与央行共同监管,形成双峰管理模式。有专家认为,不论哪种改革方法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金融风险,这项改革面临的难度非常大,需有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完善的过程。(证券时报) △两年“债牛”终结几成定局 春节前仍不可掉以轻心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多家券商首席分析师的研究观点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债市短期难言利空出尽,两年“债牛”终结几成定局。但考虑到通胀仍在上行、流动性仍有压力、监管风险仍在,债市可能在继续调整后才可能具备配置价值,中长期品种收益率有提升空间。(证券时报) △东睦股份(600114)日资股东萌生退意 管理层或入主 公司控股股东睦特殊金属工业株式会社(下称“睦金属”)向宁波旭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下称“宁波旭弘”)管理的旭弘铭远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旭弘铭远一号)转让223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份数的5.24%。该笔交易协议价格为15.42元/股,总计金额3.44亿元。公司股票1月10日起复牌。(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