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寻找产业升级的临界点

时间: 2017-01-09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6年频繁出没的“黑天鹅”不断扰动市场的神经,令投资者们忧心忡忡。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许多积极乐观的因素:房地产的热销带动了投资的回暖,中国经济初现见底企稳之迹象,PPI同比5年来首次转正,企业盈利持续回升等等。我们从行业层面也观察到许多令人欣喜的迹象。 从制造端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产业升级的迹象,一些行业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国内的企业从原来跟随别人到引领市场。在过去的两年我们看到华为、OPPO、VIVO等国产品牌在国内的销量均名列前茅。在汽车行业中,我们也看到了自主品牌快速的崛起。从产品质量来看,自主品牌已经快速追赶上国外品牌。 研究机构J.D.Power每年发布一次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10年前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车平均每百辆问题数是进口品牌的2倍,2015年二者的差距下降到仅为20%。在SUV这个快速增长的子行业中,自主品牌已占到60%的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化、自动驾驶等领域,中国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多“弯道超车”的机会。 虽然汽车行业整体而言不是好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需要不断地进行车型的更新换代、每隔几年都需要重挖“护城河”,近期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政策的退出也会对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仍可以看到产业升级的力量,尤其一些自主品牌(包括国有和民营企业)正受益于有竞争力产品的推出、产品质量提升、渠道库存出清,销售业绩蒸蒸日上,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和成长性。 从消费端,我们也看到显著的消费升级的趋势。随着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日益变得更多样性,更加注重休闲、健康、个性化的消费。随着近几年环境问题的突出,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有机食物、体检服务等健康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消费者愿意为健康付出的溢价在断提升。 展望2017年,在大的宏观环境上,我们预计将是以“稳”为主。2016年12月中旬,《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社论,在这1200字的社论中,用了30几个“稳”字。我们认为,不管从经济周期还是国际格局的变化,政策的目标都是希望求稳。套用中央文件中的语句:“稳中求进”,这是我们对2017年投资的总基调。 在结构上,我们将继续从市场的“分化”中寻找投资机会。在从业的17年里,笔者曾亲历过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也对历次股市泡沫的破裂做过详尽的研究。一轮市场泡沫的破裂都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降杠杆、降估值、杀故事。第一个阶段是降杠杆,在2015年夏天第一波下跌过程中,泥沙俱下,无论公司好坏都一同下跌。第二个阶段降估值,2015年8月、2016年1月,有很多相对估值比较高的股票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跌。第三个阶段杀故事、杀概念,是分化开始的过程,分化表现为基本面较好、估值合理的公司表现很好,而另一部分讲概念、讲故事、炒作的公司逐步进入“证伪”的阶段。 一般而言,下跌进入第三阶段时,市场正处在我们所说的“寻底、筑底、探底”的过程中。2016年以来,我们认为市场处于第三阶段,即杀故事、杀概念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市场投资机会在于分化。过去18个月市场的分化是很明显的,上证综指从5178点到现在,市场下跌40%,但是一些真正符合价值投资标准,低估值、基本面好的行业龙头,在这段时间的涨幅平均有30%左右。这种分化会比在大牛市和大熊市,如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和2008年的大熊市中的分化明显得多。 在这种大的格局和判断下,我们不去担心半年、一年的经济波动,也不去担心半年、一年的市场涨跌,我们只要努力寻找市场 “分化”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2016年上半年,笔者在一次题为“从0到1的陷阱,和从1到N的机会”的演讲中提到,过去几年遍地都是从0到1的故事,而2016年大多被证伪。相反,对于中国14亿人的大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从1到N的机会。 我们不试图去捕捉特别高难度从0到1的跳跃式变化,我们要寻找的是可预知性的、可延续性的从1到N的机会。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许多从1到N的机会。有些行业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将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原来跟随别人到后来引领市场,就像过去几年的手机、汽车;有些行业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行业格局的变化、集中度的提升,从一片“红海”转变为寡头竞争的格局,从而带来定价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飞跃式的上升,就像十年前的白电;另外,一些中国制造业龙头正在成为世界的龙头,这是另一种从1到N的方式。我们将沿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思路持续研究和挖掘,力争把握其间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