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流动性:节前有压力 钱荒亦难现

时间: 2017-01-06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5日,央行保持逆回购地量操作,当日公开市场操作(OMO)净回笼1400亿元。同时,央行暂停14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重回单期限操作。当日,市场资金面依旧偏宽松,短期资金利率继续下行,但中长期品种走高,跨节资金需求旺盛,节假日效应初露端倪。 市场人士指出,年末财政存款集中释放,助力超储率提升,改善年初短期流动性状况,近期央行连续净回笼亦证明流动性供求形势尚可,但考虑到季度初缴税、央行外汇市场操作及节假日备付的影响,后续流动性压力将重新显现,预计央行将适时重启28天和14天逆回购操作,并恢复适量流动性净投放,择机续做MLF的可能性也很大。总体看,节前流动性仍存隐忧,但因之前预期充分、机构提前应对、央行适时维稳,流动性料不会再现异常紧张。 逆回购减量减品种 5日,央行逆回购交易量继续维持在100亿元的象征性操作水平,因当日有1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举实现净回笼1400亿元;新年前三个交易日,OMO的结果皆为净回笼。 进一步的统计显示,自上月23日OMO转向净回笼以来,过去九个交易日里,除了上月最后一个交易日(2016年12月30日)出现净投放之外,其余皆为净回笼,央行通过OMO已累计净回笼6850亿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OMO转向净回笼,一方面说明短期流动性改善,金融机构对央行供给流动性的需求暂时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央行主动调整逆回购操作力度所致。随着年底财政存款集中释放及跨年后监管考核影响消退,短期流动性恢复宽松,央行开展适量净回笼,回收部分冗余流动性,不会明显影响资金总量,还可调整逆回购余额,减轻春节前到期回笼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昨日,28天期逆回购已连续7个交易日暂停操作;昨日,央行进一步暂停了14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操作重回单期限结构。 据分析,央行调整逆回购操作期限结构,应该也是出于减轻春节前到期回笼压力的考虑。28天逆回购操作于上月28日首次暂停,当时该期限逆回购交易的到期日在今年春节前;同样,目前14天逆回购交易的到期日也在春节前。业内人士指出,短期资金投放压力小,暂停14天和28天逆回购操作的影响不大,还避免了加重节前资金需求高峰期的到期回笼压力。不过,如果全面暂停逆回购操作,可能传递货币政策放松的错误信号,因此,央行仍实施象征性的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则为最短的7天。 资金利率短降长升 如前所述,OMO连续出现净回笼,部分缘于短期流动性改善,实则说明央行对短期流动性供求形势不悲观。 自上月下旬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走出前期异常紧张状态,总体呈现稳中偏松,中短期资金利率亦有所下行。Shibor方面,隔夜Shibor从上月高点2.345%跌至本月5日的2.13%,回落逾20bp;7天Shibor昨日降至2.474%,自高点回落逾11bp。 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存款类机构)方面,5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继续走低,全天跌近4bp至2.06%,相比上月最高的2.35%下行29bp;本月4日,7天回购利率跌至2.30%,亦较上月高点回落近36bp,不过,5日,7天回购利率反弹至2.32%。 交易员称,虽然央行OMO延续净回笼,但昨日市场资金面整体仍偏宽松,7天以内资金供给仍充足,但中长期限尤其是跨春节长假的资金则融出有限,需求旺盛,致相应期限资金利率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期利率下行的同时,近期中长期限Shibor整体仍继续走高。5日,1个月及以上各期限Shibor悉数走高,其中3个月涨4.72bp至3.3384%,创下自2015年5月15日以来新高。另外,昨日7天及以上期限回购利率亦多数出现上涨,跨春节的1个月回购利率大涨34bp,2个月回购利率大涨29bp。 上述交易员表示,中长期资金利率上涨,表明机构对长期流动性仍存担忧,跨节资金需求旺盛,则显示春节效应已初露端倪。 有压力但最紧时期已过 年末财政存款集中释放,助力超储率提升,加之跨年后,监管考核等扰动因素消退,这是近期市场资金面偏宽松的主要原因。 从往年情况看,每年11到12月,财政库款集中下拨,可明显提升金融机构超储率,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尽管近几年,财政存款释放时点偏晚,投放规模也因财政收支变化而出现缩水,对年末流动性的提振减弱,但跨年后,随着年末监管考核等影响消退,超储率提升对短期流动性的正面作用随之显现,年初资金面一般都比较宽松。不过,今年春节靠前,跨年后机构很快又将面对长假前备付压力,增添了年初流动性的不确定性。 市场人士表示,未来两周流动性依然存在波动风险。首先,春节前及长假期间,居民取现需求集中,根据往年经验,手持现金大量增加,大约会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减少1万亿元左右,这种影响往往将伴随着春节前返乡潮的出现而出现。为了应对取现潮,机构会在节前加大资金备付力度,从而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处于资金链末端的非银机构受影响较大。今年春节靠前,预计节假日效应将在未来两周呈现。其次,1月是季度首月,面临上季度企业所得税清缴,且缴税时点与节前取现高峰有重叠。再者,本月外汇占款大概率将继续下降。最后,存量逆回购和MLF到期回笼压力也不容忽视。据截至5日的数据统计,本月剩余时间还有8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另有高达4355亿元MLF到期。 市场人士指出,考虑到季度初缴税、央行外汇市场操作及节假日备付的影响,后续流动性压力将重新显现,预计央行将适时调整OMO操作方向,恢复资金净投放,而由于28天逆回购已可跨春节,未来可能先行重启操作,随后14天逆回购也大概率将重启操作,此外,央行继续开展MLF操作,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及存量MLF到期的可能性很大。总之,春节前流动性隐忧犹存,但因市场预期比较充分,部分机构提前着手应对,加上央行仍可能适时提供支持,流动性再现异常紧张的可能性不大。 观点链接 九州证券:勿过度解读逆回购减品种 回顾2014年到2015年春节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发现临近春节,公开市场操作具有特殊性,不能用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来解释。春节前,央行往往会提前暂停部分期限的公开市场操作,央行不太会让逆回购的到期日恰好是春节的前一天,而会提前几个交易日便不再开展相关期限的逆回购。总的看,本次央行暂停开展28天、14天逆回购,只是由于春节因素正常的提前暂停,同时叠加逆回购总规模减少、没必要开展多个品种的公开市场操作,既不是进一步“缩短放长”,也不是重新降低货币市场资金成本,不应过度解读。 海通证券:流动性有望保持稳定 上周美元指数震荡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位震荡。央行行长周小川发布新年致辞,2017年将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而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个人购汇政策没有变化,5万美元的个人购汇额度保持不变,但会加强对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核。1月份将开启新一轮换汇周期,但得益于上年末财政万亿放款和央行持续投放,短期流动性仍有望维持稳定。 中金公司:跨年后资金面改善 在银行努力为了保证指标达标的情况下,去年末整体资金面偏紧,甚至紧张程度超出了预期。不过,随着年关顺利度过,到了今年初,这些指标考核暂时度过后,预计整体资金面会有所改善,即银行又会腾出额度重新融出资金。从银行间和交易所未到期回购余额近期的上升来看,一些资金的融入需求主要是积谷防饥和为了改善考核指标,尤其是长期限回购的占比明显提升。2017年年初这些需求会减弱,回购余额会重新回落,货币市场利率也将重新下行。 华创证券:资金再趋紧概率大 公开市场持续净回笼,流动性趋紧是大概率。本周以来资金的宽裕在于去年底财政存款的释放,相对于给资金池注入了接近1.2万亿的资金。但如果央行持续收紧叠加缴准的因素,估计资金池中的水位会逐步下降,因此后期流动性趋紧仍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