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券商遭遇史上最严监管年

时间: 2016-12-30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2016年,证券行业迎来“史上最严监管年”,也被视作“券商风控年”。 在“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政策环境之下,证券公司合规风控管理升至第一位,全年券商的投行业务、新三板业务接连爆发风险事件,频繁遭受监管部门处罚。2016年,超六成券商分类评价“惨遭下调”,更令全行业大跌眼镜。 58家券商惨遭降级 今年7月,证监会公布2016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95家参评券商中,有58家评级下调,30家评级持平,仅7家评级上升。行业内一片唏嘘,无不用“惨烈”二字形容。 2015年有27家券商被评为AA级,今年仅剩6家。其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长江证券、兴业证券、国开证券、东兴证券更是直接从A类“掉队”。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分类评级规则推测以及行业人士采访,得出此次扣分三大主因:场外配资信息系统违规接入、“两融”违规操作,以及新三板业务违规。 四券商被证监会立案 据记者梳理,截至12月29日,今年有4家券商分别因“保荐业务、独立财务顾问业务及新三板业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分别是兴业证券、西南证券、中德证券和中泰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方正证券4家券商因“未按规定对客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了解”,总计罚没金额接近2.4亿元。 此外,5家券商投行业务被责令限期改正、出具警示函;2家券商被暂停新三板开户业务6个月;1家券商因“直接参与信用评级报告修改”公司债承销资格被暂停6个月;1家券商被证监会责令暂停新开证券账户6个月。 2016年,监管部门重点针对IPO项目进行排雷。针对保荐机构在IPO环节中存在的“审慎核查不足,专业把关不够,出具的保荐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行为,监管当局正在考虑将保荐业务纳入券商风控体系之内,处罚措施甚至会升级为“撤销保荐业务牌照”。 多家券商被新三板处罚 行业人士预测,2016年券商因新三板业务频繁遭受股转系统处罚,或将成为2017年分类评级扣分的“重灾区”。 全国股转系统截至12月29日数据显示,今年共有48家券商因新三板业务被处罚,被罚次数73次。其中,股转系统对3家券商做出3次“公开谴责/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在自律监管措施方面,股转系统对券商开具的“提交书面承诺”罚单最多,共28次;其次是“出具警示函”处罚,共23次;“约见谈话”22次;“责令改正”12次。“未持续督导挂牌企业的信披违规问题、为不合格投资者开立账户及尽职调查不彻底”是券商最容易犯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