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泰基金:2017年关注高成长潜力及有明确A股IPO预期企业
时间: 2016-12-29 文章来源: 全景网
引言上周,随着华夏乐游、金象香山、赛康智能等17家企业的正式挂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正式达到了一万家,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可以看到的是,新三板的不断扩容既是资本市场自身活力的体现,也是越来越多企业看好新三板的表现。新三板正在以实际行动为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对接资本市场的可行途径。
整体新三板市场情况
从新三板市场点位来看,三板成指已从年初1448.29点下探到1183.37点,三板做市指数从1120.47点下探到1090.65点;截止12月23日,新三板市场市盈率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32倍、市净率(整体法)3.40倍,市销率(整体法)2.91倍,较创业板、中小板差距较大。
然而,新三板市场整体交易量却有所上涨,最近一周新三板总成交量为134802万股,环比上涨了43.09%。其中做市成交量46541万股,环比上涨13.24%,做市成交额22.00亿元,环比上涨2.94%;协议成交量88261万股,环比上涨66.19%,协议成交额45.74亿元,环比上涨23.06%。
从新三板市场整体指数下探到企稳,而交易量却日趋活跃的趋势上来看,我们认为目前新三板整体市场和企业整体估值已接近底部,接近价值投资的最佳时点。我们认为,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有两种:感受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股票上涨的过程中,感受到的风险在减少,但真实的风险在增加;现在新三板跌到近1100点,感受到的风险在增加,但真实的风险在降低。并且,股转公司负责人不断释放利好信号,私募试点参与做市落地在即,一揽子流动性解决方案起步,在一系列利好消息下,新三板投资回暖趋势明显。
流动性
根据股转公司官方数据显示,虽然新三板挂牌公司远超沪深股市,但在挂牌的企业里,只有30%曾发生过交易。每天的交易企业数量甚至经常不超过200家,活跃的公司交易不到10%。其中,累计换手率不足1%的企业高达15%。
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新三板今年强化监管、实施分层、引入私募做市等一系列举措正在逐步激活新三板的内生动力。
新三板承载的四大战略目标势必推动整个新三板向前发展:首先,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易场所,新三板将支持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平台。然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新三板承担重要角色。最后,新三板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主战场。
除此之外,最近关于新三板的“顶层设计”也有了新的进展。
近日,证监会正式出台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投资者分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明确了投资者分类的标准以及转化条件。和现行的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细则相比,一是在资产类别判定上更加广泛,新三板原来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单纯对证券类资产进行500万个人门槛的限定,而《办法》中提到的界定标准为范围更广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等,资产类别上从单纯的证券类资产扩展到金融类资产,这一变化可能比市场上讨论的500万还是300万门槛为标准更有意义;二是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考量从单纯的资产规模扩展到收入因素,《办法》表现出认可高收入投资人同样可以承担高风险,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相关经验的自然人也被纳入专业投资者范围;三是《办法》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我们预计,相关市场或机构也会对投资者门槛进行相应的调整,新三板投资者门槛在2017年降低的概率增大。待监管法规和监管执法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后,投资者群体将更加丰富,预计市场流动性将显著提升。
新三板转板试点渐行渐近
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万家之际,国务院官方网站12月19日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研究推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在政策红利推动下,会吸引部分符合IPO上市标准的企业挂牌新三板,在提量的同时更需注重质量,完善制度规范、提高挂牌公司治理水平,改善市场流动性。
投资策略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们2017年在新三板的投资策略主要从两点把握:
首先,我们要重点关注那些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赚企业成长的钱。我们遴选的目标主要是那些经营规模尚小,但商业模式已经确立,有明显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的标的,我们认为这些标的的高成长将为我们的投资带来可观的回报。
其次,我们要关注有明确到A股IPO预期的企业。进入2016年年末,A股IPO提速明显,12月份当月拿到发行批文企业数量达到50余家。12月23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宣布,广州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获通过,成为2016年继江苏中旗之后第二家发行IPO的新三板企业。 新三板企业到A股IPO,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将有很好的估值提升的机会,这将成为我们提升投资回报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