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新三板进入万家时代收到大红包

时间: 2016-12-24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焦点透视 赶在2016年年尾,新三板挂牌家数终于突破1万家。12月19日,随着金象香山、瑜欣电子等17家公司集中登陆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到10000家,正式迈入万家企业时代,成为全球首家达到1万家挂牌企业的证券市场。《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新三板公司数量已经是A股公司数量的三倍多,而新三板转板试点也被列为“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 市场步入进退平衡有序阶段 从2016年初的5129家到上万家,新三板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扩张了近一倍。如今,新三板公司数量已经是A股公司数量的三倍有余,近一年来新三板新挂牌企业数量和A股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之比超过25:1。新三板成为全球首家达到1万家挂牌企业的证券市场。 从挂牌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挂牌家数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工业、可选消费,挂牌比例为28.76%、28.65%以及13.92%。 中泰证券指出,新三板的破万数量至少在企业基数上给中国股权融资推进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无论在上板后,选择协议转让还是选择做市转让,都至少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除传统贷款负债之外基础资本流动性。 深究主板和中小创板的历史发展,由于央企及地方国企的资本比重过大所带来的股票市场的资本结构失衡,是推行及持续推进新三板的核心驱动力。而维系新三板内部动态平衡的三个核心基石:较低门槛、市场内部分层、退市制度构成。中泰证券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也会以维稳为目标持续发力。《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挂牌企业数量突破万家后,新三板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挂牌企业将从量的增长逐渐向质的提升转变。联讯证券预计,2017年,在监管层的政策指引下,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总量的增速将有所放缓,挂牌历史性高峰期或将过去,退市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市场将逐渐进入到进退平衡有序的阶段。 将着重推动企业转向创业板 在新三板挂牌家数破万家的同一天,国务院再一次将新三板转板制度的制定提上了日程。新三板转板试点被列为“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官方网站12月19日发布的关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显示,国务院要求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包括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同时要求研究推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建立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对接机制。对于此项任务,国务院要求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转板制度是目前新三板市场最受投资者关心的制度之一。11月16日在深圳举行的高交会“十三五规划及供给侧改革”的主题论坛上,深交所副总经理金立扬就曾透露,深交所近期将深化创业板改革,其中包括将着重推动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在之前,私募机构参与做市业务刚刚落地。随着政策一步步落地,转板制度的推出指日可待。 联讯证券认为,关于新三板未来内部流动性改善,即私募做市以及进一步的资本进入门槛放开,以及未来转板制度的放开这内外两方面增量因素,在后续的一段时期内,会成为新三板公司破局现有资本结构失衡的关键驱动。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资本流动性改善的最终变现形式是具体到企业,而非板块,这也是同主板以及中小创板块差异最为明显的地方。 ·记者观察· 更多资金将流入新三板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有分析认为,新三板数量破万家对新三板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味着新三板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和稳固。其次,如何规范市场,被摆在了很重要的高度。相信无论是国务院,证监会都已经非常重视和关注这个市场。再者,如何激活创新层交易流动性问题,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1万家企业,意味着这就是和1500万中小民营企业联系最紧密的市场。 有市场人士认为,从投资资产配置的角度,A股,新三板,开始变得旗鼓相当,资金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新三板倾斜,更多的资金陆续会进入新三板。后续公募基金入市,银行、保险、信托、社保资金、QFII、RQFII资金入市,已基本可以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