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融资融券】“口味”微调 融资悄然加码成长股

时间: 2016-12-22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期两融余额在9500亿元附近企稳,周二融资入场热情再度回升,转为净买入12.35亿元,当日两融余额也小幅升至9524.79亿元,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值也明显回升。在连续8个交易日徘徊于9500亿元附近后,融资客的“口味”也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以通信行业为首的成长板块开始悄然出现在融资重点加仓的“菜单”当中,此前资金布局“唯大”的策略已经开始悄然转变,成长板块正在逐步回归资金“视野”。 震荡整固 融资再入场 在“双12”大跌后,A股开始不断震荡整固并向下寻找支撑。本周二沪指小幅低开后一路震荡回落,盘中一度跌穿了3100点并下探半年线,直至尾盘才在“两桶油”、银行、保险、“中字头”等权重股的大力拉抬下重返3100点,小幅下跌0.49%。 不过也正是股指击穿3100点和下探半年线,融资资金的入场热情再度回升。在连续两个交易日的融资净偿还后,本周二转为融资净买入12.35亿元。其中,融资买入额小幅回升,报310.95亿元,而融资偿还额显著回落,只有298.59亿元,为9月28日以来的最低值。由此,当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为9489.23亿元。 不仅如此,周二的融券余额小幅回落至35.65亿元。由此,12月20日,沪深股市两融余额报9524.7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了11.48亿元。其中,沪市两融余额报5512.62亿元,深市两融余额报4012.17亿元,双双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1.22亿元和0.26亿元。 融资进场意愿提升不仅体现在融资转为净买入以及融资偿还额的明显降低上。在成交持续低迷的同时,12月20日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值回升至8.10%,可见融资参与积极性的明显提升。 至此,从12月9日跌落9600亿元之后,两融余额已连续8个交易日徘徊在9500亿元附近。不过这也说明在险资举牌受限、商品期货回调、债市风波等一系列事件催化下,A股的大幅调整充分释放了风险和资金的恐慌情绪。作为场内活跃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融的企稳并回升表明目前市场情绪开始恢复稳定。 行业布局悄然生变 虽然都是9500亿元附近徘徊,但融资布局的方向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不同于此前一味的加码权重股或蓝筹股,12月20日,以通信行业为首的成长板块开始悄然出现在融资重点加仓的“菜单”当中,可见融资客“口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2月20日,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当中,有18个获得融资净买入,其中通信、银行和房地产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在3亿元以上。位居“第二梯队”的非银金融和公用事业的融资净买入额也均超过了1亿元。此外,传媒、计算机、交通运输和农林牧渔板块的净买入额超过5000万元。 表面上看,融资加仓的重点似乎还是以权重和蓝筹板块居多,但对比前几个交易日融资的行业布局则可以看到融资布局的风格开始出现了转变。例如12月19日,房地产、轻工制造和商业贸易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1亿元,而紧随其后的是公用事业、纺织服装、采掘、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板块;周二获得融资加仓的通信、电子、医药生物等成长板块还纷纷位居净偿还的前列。 而上周(12月12日至12月16日),仅6个行业板块获得了融资净买入,分别为银行、农林牧渔、轻工制造、汽车、公用事业和纺织服装,尤其是银行板块的净买入额达到了19.18亿元,其余板块的净买入额都在4.5亿元之下。周内也是权重板块和蓝筹板块占据绝对“上风”。 再叠加周二主力资金在通信板块大举布局,以及尾盘回流电子板块的情况,此前资金布局“唯大”的策略已经开始悄然转变,成长板块正在逐步回归资金“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