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45家小贷公司沉浮新三板 50天内第二家萌生退意

时间: 2016-12-19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新三板金融类企业曾经的主角——小贷公司,近期出现一个不同寻常的动态:两家挂牌小贷公司陆续选择终止股票挂牌。 其中,佳和小贷于今年11月初终止挂牌。三花小贷亦于15日晚间公告,计划申请终止股票挂牌,并退出小额贷款行业,转变为投资管理性公司。 有分析人士认为,小贷公司从新三板“撤退”的主要原因在于类金融企业(对“一行三会”监管外的金融类企业的统称)挂牌新三板在年初被叫停后,股转公司又严格限制了此类企业的融资,已挂牌小贷公司借此融资的难度加大;此外,由于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小贷公司经营风险加大,业绩不容乐观,前三季度有2/3的挂牌小贷公司营收同比下降。如果未发生实质性转变,预计小贷公司“撤退”新三板的现象还将出现。 已10个月未成功融资 小贷公司曾是新三板金融类企业中当之无愧的主角:挂牌家数占新三板金融企业的半壁江山;2015年中出现挂牌潮;待挂牌、待审查企业中多有小贷公司身影。 这种势头在今年1月被终止。随着股转公司暂停类金融企业挂牌,1月11日挂牌的元丰小贷也成了最后一家登陆新三板的小贷公司。随后多家已取得新三板同意挂牌的函、取得股份转让代码的小贷公司倒在黎明之前,最新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中亦未有任何小贷公司身影。 已挂牌小贷公司日子也不好过。截至目前,股转系统合计有45家小贷公司挂牌,占新三板挂牌金融、类金融企业数量的37%。一方面,由于无缘创新层,不少小贷公司在预期落空后挂牌价持续下跌;另一方面,在新三板对类金融企业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已挂牌小贷公司融资日益困难。 据记者统计,已挂牌小贷公司中仅有8家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债券的方式实现融资,合计募资52610万元,融资方式以定增为主。而从今年2月份开始,再无任何已挂牌小贷公司实现融资需求。 “自年初叫停类金融企业挂牌新三板以来,股转公司从多个方面严格限制类金融企业融资,不仅排除了类金融企业借壳的可能性,还严格规定非类金融企业募集的资金不得用于参股或控股其他具有金融属性的企业,进一步压缩了已挂牌类金融企业生存空间。”有券商新三板研究人士指出。 经营压力加大 经营压力加大,也促使两家小贷公司从新三板“撤退”。 佳和小贷将摘牌的原因归为“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并结合自身情况”,而三花小贷则是计划转型,即取消小贷试点,退出小额贷款行业,并计划在终止挂牌后转变为投资管理性公司。数据显示,佳和小贷去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三成至1086万元;三花小贷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逾60%,净利润则同比下滑超过700%。 整体而言,45家已挂牌小贷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有30家小贷公司营收同比下降,有4家出现亏损;与二季度末相比,已挂牌小贷公司整体营收、净利润负增长的幅度拉大。其中,经济下行压力大、业务经营监管限制发展、运营资本压力较大、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行业竞争激烈及营改增税负加大,对小贷公司的生存环境都造成巨大影响。 “这种情况下,银行对小贷公司的借款更为谨慎,新三板又不能融资,可以说已挂牌小贷公司是‘两头堵’,放贷量也势必减少,加剧经营压力,这个时候挂牌就显得意义不大了。”深圳一家小贷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说监管和小贷公司经营环境都没有显著变化,那已经撤退的两家小贷公司就绝不会是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