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存制度改善空间

时间: 2016-12-17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期债券市场经历“黑色时刻”,货币基金是其中关键环节,承受着较大赎回压力,部分货基的7日万份收益率出现大幅波动。笔者认为,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缺失还存在制度改善空间。 此次“黑色时刻”主要源于11月底资金紧张,银行间品种收益远高于货币基金收益,导致货币基金出现大额赎回,为应付流动性,货币基金必须卖出所持有主要品种,包括同业存单和短端债券,进一步加速债券暴跌,部分货基7日收益也出现走低情况。根据规定,货币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俗称“久期”)上限为120天。根据媒体报道,部分货币基金久期紧贴这条线。在今年3季度末,某千亿规模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基金久期在118天。预计这些货币基金在流动性较差的当前受到较大压力。而对债市担忧,进一步加大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赎回。数据显示,12月15日,场内货币基金均出现较大水平折价。 货币基金保持较高久期有助于提高收益率,然而据笔者了解,这其中有一些“迫于无奈”的因素,其因在于货币基金扣税方式。据业内人士透露,货币基金拿债时,会提前代基民缴税——基民本应缴纳债券利息收入的20%作为财产所得税,但目前我国制度规定,在债券持有期内,由基金先代替基民代缴这20%的财产所得税,这样个人投资者拿到基金收益时,不用再缴税。这是因为,2013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条规定,基金财产投资的相关税收,由基金份额持有人承担,基金管理人或者其他扣缴义务人按照国家有关税收征收的规定代扣代缴。 据悉,由于申报方面原因,代缴税后,基金公司普遍会在债券到期时,再将代缴税返还,这就导致出现收益波动情况。比如一只一年期、票息为5%(到期可拿到105元)、还有7天到期的债,其价格可能是104.9元(假设市场较为平静,因为离到期日较近,所以价格比105元仅略低)。但在预扣税制度下,这只债的收益只能按照104元来计算(5元票息被预扣20%的税,只剩4元)。因此,相当于亏损了9毛钱。由于要到最后一天才会拿到完整票息,因此在这7天时间里,该债券将呈现亏损,假设该基金全部拿的这一只债券,也意味着这短时间的7日万份收益为负。 在比拼收益时代,货币基金是非常不愿意7日万份收益呈现负收益的。这也导致货币基金不愿意拿久期较短、流动性较好债券品种,而是更倾向于拿至少久期在90天以上债券。因为90天相当于四分之一年,意味着收益约为25%票息,基本能够覆盖20%税。这样在持有期间,7日万份收益不会呈现负值。 对于超短期限品种,他们更倾向于在银行间市场做7天、14天和28天的回购。然而这也导致中间段期限品种如1个月、2个月品种缺乏,从而导致货币基金在流动性管理上,少了这类短期限品种助力。 笔者建议,货币基金尽早对这一制度进行改善。同时,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代缴制度和返还方式,会导致7日万份收益率波动较大,对投资者有误导作用。由于债券到期时,票息收入一下子“涌入”会令之前本被“低估”收益一下子提升很多,这导致某些货币基金出现单日7日万份收益突然跃升情况,由此对投资者吸引力也大增。但这并不是投资能力的体现。笔者建议,投资者选择货币基金时,不要仅被近期7日万份收益“迷惑”双眼,而是要通过过往季度报告,观察组合的久期情况、杠杆情况、规模大小,综合考察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