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投资大师一起走进指数基金
时间: 2016-12-12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巴菲特说,简单的方式往往更有效。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是股票投资的最佳选择。他曾在1993年至2008年间8次推荐指数基金,指出以分散且低成本方式投资所有美国企业即可分享优异的业绩。除巴菲特以外,多位投资大师也都向普通投资者推荐指数基金。管理麦哲伦基金并连续14年战胜标普500指数的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感叹:“专业投资管理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普通大众投资者选择指数基金投资业绩将会更好。”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戴维·史文森则指出:“只有4%的共同基金能够战胜市场,而且只有0.4%年税后投资收益率的微弱优势而已。”那么,指数基金究竟是一种什么投资方式,为何受到投资大师的推崇?指数基金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
指数基金通过被动跟踪指数的投资方式,以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现代投资组合理论(1952)、CAPM(1964)以及有效市场假说(1970)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在实践中,指数化投资方式的迅速崛起可归因于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市场有效程度的提高,主动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并且持续性存疑。而随着基金产品数量的快速增加,普通投资者很难识别具有持续超额收益能力的主动基金经理,因此逐渐转向获取平均收益的指数基金。其次,指数基金投资运作透明,成本较低,风险分散并且容易大规模复制,是这类产品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优势。近年来,尤其是在传统金融市场,超额收益降低而成本因素突出,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标准化趋势,而指数基金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理想的金融工具。
1971年,美国富国银行推出了第一只面向机构的指数基金;1976年,第一只面向零售市场的指数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上市发行。之后,指数化投资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根据美国ICI报告,截至2015年底,美国指数产品共1900只,规模4.3万亿美元。2015年指数投资在美国继续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资金持续流入。
在国内,自2002年第一只指数基金——华安180指数基金成立以来,我国指数化投资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6年9月30日,指数基金指数型产品488只,资产净值合计5538.64亿元,涵盖了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多类资产类别,产品形式不断创新,包括了普通指数基金、ETF以及ETF联接等产品形式。
天弘基金认为,被动投资以及工具型产品将是未来基金产品的发展趋势。因此,在2015年1月开始布局指数基金,推出了容易宝板块,目前共有19只产品,包括宽基、行业及主题指数,涵盖主板、中小板、周期性及非周期性行业、价值及成长风格;费率处于行业较低档,跟踪误差控制较好,是投资者参与权益市场的有效工具。
(作者系天弘基金产品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