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定增歇一歇未必是坏事

时间: 2016-12-12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自2006年确立非公开发行制度以来,十年间,上市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来自于再融资。2015年,定增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近年来的顶峰,这个市场从千亿级别跨入万亿级别,令同期的新股IPO募资规模相形见绌。 这样一个受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分外青睐的再融资方式在经历了长时间以来的“速度与激情”以后,如今被传将进入减速瘦身时代,定增市场到底怎么了? 一上市公司投资部人士表示,IPO并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促使定增等再融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的内生需求。 实际上,市场待定增一直不薄。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项目都能通过监管层的批准,被否掉的项目为数不多。今年以来被否决掉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仅有三例,分别是云煤能源、世茂股份和中超控股。 云煤能源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今年6月被否,至今还未得到批复,具体被否原因不得而知。世茂股份的方案被否,市场倾向于认为与房企再融资的政策环境生变有关,而控股股东用股权类资产参与认购的方式也被认为不妥。 至于中超控股,公司原拟募集资金6.43亿元拟用于收购长峰电缆、上鸿润合金等4家同行业公司股权和补充流动资金。但中超控股在这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布前后,陆续公告了多项重大投资,主要投资于紫砂文化产业和金融领域,且金额巨大,远远超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并且,至去年12月,中超控股已使用自有资金收购上述4家公司的部分股权,使其成为子公司,但中超控股仍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剩余股权。 发审委在12月8日对中超控股的否决批复中传达了一个很明显的信息,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再融资行为不被认同。 十年间,定增这一再融资方式风光无限,轰轰隆隆好似一台“永动抽血机”,上市公司随时可补血再出发。但不知不觉中,也有不少运作偏离轨道,滑向异途。上述市场人士表示,定增市场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实际在定增之外,如上市公司对二级市场价格的节奏把控;参与主体的资金来源;大股东兜底及后端分成等。 比如,大东南和拓日新能定增保底产生纠纷,致使投资者和大股东对簿公堂,当中抖露出来的内幕令人们对定增市场的玩法管窥一豹。 近期刚刚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一家上市公司,主业承压,定增项目遇冷。但定增完成后二级市场表现活跃,期间伴随一家知名公司借壳的旧闻,以及重要股东的减持,市场人士称不排除是二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在联动做套利操作。 不少猫腻已成为定增市场心照不宣的玩法,一场场勾兑好的内部人的造富游戏得以接力完成。 一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对再融资发布窗口指导,匡正规则,同时也为那些玩过火的融资游戏灭灭火。有关近期定增的部分传闻即使成真,也不必大惊小怪,市场人士称监管的大方向仍会和前期趋势一致,比如鼓励市价发行等等。 数据显示,自今年9月以来,通过增发实际募集到的资金已呈逐月下降趋势。歇一歇,未必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