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涅槃重生的真的是不死鸟吗?

时间: 2016-12-10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股市不死鸟涅槃重生的故事,又新增了一集。 看到这家公司发公告时,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当年造假上市引得全市场关注,一天天看楼塌了,以为要退市但最后因不追溯而涉险过关,市场一片哗然。之后似乎陷入了保壳的危局,逐渐淡出投资者的视线。在今年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借壳上市和壳资源炒作的大环境下,A股一再上演不死鸟涅槃重生的故事,似乎正在渐渐远去了。 不死鸟涅槃的A股重组借壳故事,一直最被投资者津津乐道和趋之若鹜。有私募投资总监曾当面笑称,A股最大的机会永远是乌鸦变凤凰的公司,捡垃圾往往捡到的是暴利机会,这是制度特性。其实,股票市场设立发展的初衷,是为了通过直接融资支持好的企业快速发展实业。但是,精研一个行业或者公司去寻找机会,然后选择合适的投资时间买入持有并等待,在A股市场实在是太累了,与利用退市等制度的不完善去攫取暴利相比,几乎可以用“愚蠢”两字形容。 很多资深投资者认同几个接近无风险的投资模式,都与A股市场自身特性有关。比如,投资最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几年下来收益率极其惊人,以及在每年二、三季度投资ST公司的股票,在公司甩卖资产等各种扭亏摘帽做完后,也可以大赚一笔。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对于资本运作方来说,他们非常熟悉我国国情特性以及长久沉淀下来的股市显性规则和隐形文化。越是一些知名的资本运作方,越是在上述方面无所不用其极。原因很简单,运作成功之后获得的收益,是几十亿元级别的,甚至更高,相信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带来如此巨额财富。 几年前A股冒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规避借壳上市方案,方案设计非常精巧,规避了借壳的几个要求,当然在明眼人看来只是形式上规避。该方案被市场充分聚焦,审核之路走得也磕磕绊绊,有的话不能明说,或者很多谈判和平衡也不可能为外人知,最终还是通过了审核开始实行。 上市的资产非常高大上,如果资本运作方在实业上的能力可以媲美上市技巧,那真的是功德无量了。可惜的是,公司承诺的业绩一再推迟,最终实在无法推迟后交了成绩单,远远低于曾经的光鲜预测数据。请允许笔者稍作揣测,赚钱的地方应该是股票复牌后的市值暴涨,去质押公开持有的股份融得更多的资金、卖出暗仓头寸获得惊人收益。 实际中,A股很难通过做空一家公司股票获得收益,所以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也开始精研此道,希望与扶摇直上的股价共舞。今年上半年曾经愈演愈烈的炒壳风,无论是借中概股回归之手还是其他思路,就是此类现象的一个常见案例。新任证监会主席按下了暂停键,但是一时间无法改变A股多年的生态环境,于是许多明流变成了暗涌。只要坚信,所有的执法和监管都会有遗漏,如果没有遗漏,也没有什么成本,吃一堑长一智,下一次继续试一试。 (作者供职于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