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鞍钢本钢合并传闻再起 分析称二者重组意愿不强

时间: 2016-12-07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12月1日,宝钢与武钢联合重组而成的宝武钢铁集团正式在上海揭牌成立,这也是业内首个集团重组与上市公司合并同步推进的央企联合重组案例。近日有消息称,钢铁产业下一个兼并重组的对象,国家推动的是“鞍本”兼并重组,年底可能会对外公布。 由来已久的话题 “鞍钢、本钢合并的消息由来已久,这个话题已经没有新意了,属于老生长谈。”辽宁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早在19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了鞍钢和本钢合并的想法,希望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将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2005年,鞍钢和本钢终于联合重组成立了鞍本集团,并于当年在沈阳举行了揭牌仪式。然而该事件在之后却一直没有实制性的进展,不论是人事方面还是资产方面都未实行统一。 此后,几乎隔上一段时间市场上就会有关于鞍钢和本钢合并的消息出现,最终却都被证实是空穴来风。 今年9月,有国企媒体报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表示,宝钢与武钢的兼并重组是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示范性的第一步,今后钢铁业的发展将以兼并重组为主导方向。下一步国家推动的兼并重组对象将是鞍钢和本钢,到年底可能就会对外公布,而不是外界盛传的首钢与河北钢铁。 本月初,宝钢与武钢联合重组而成的宝武钢铁集团正式在上海揭牌成立,有关鞍钢和本钢合并的消息再度受到关注。“这个故事讲了太长的时间,让人都产生审美疲劳了。”张天维说。 鞍本和宝武情况不同 一位钢铁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虽然宝武钢铁集团已经正式成立,很多人乐观地认为,鞍钢和本钢将会借鉴和复制宝武合并的模式,“鞍本”的兼并重组更加顺利地进行。 但是实际上,“鞍本”和“宝武”的情况又不完全一致。宝钢和武钢均是国务院国资委的出资企业,二者均是国内知名的大型央企,它们之间的合并重组是由国务院国资主导完成的。反观鞍钢和本钢,前者是由国务院国资委出资企业,后者则是辽宁省最大的国有企业,两者的企业性质有所不同,主管的政府部门不同,他们的合并需要国务院国资委和辽宁省政府达成一致意见,甚至需要来自更高层面的推动。 “由于现在公开资料很少,外界所掌握的消息又比较有限,所以真的不好判断鞍钢和本钢在年底前会否披露重组合并的消息,也不好发表更多的见解。”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张天维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张天维还分析说,鞍钢和本钢合并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且考虑到两家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些实际情况,其主动性合并重组的意愿也未必十分强烈。在没有官方渠道的正式消息公布之前,没有必要进行过度解读,毕竟这两家钢企旗下都拥有上市公司。 两公司曾澄清“绯闻” 今年9月,当媒体报道了“下一步国家推动的兼并重组对象将是鞍钢和本钢,到年底可能就会对外公布”的消息之后,鞍钢和本钢旗下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鞍钢股份、本钢板材双双发布澄清公告。 鞍钢股份在公告中称:“经过向公司的控股股东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等有关方面进行核实,截至目前,对报道中所提及的有关鞍钢、本钢重组事项,公司控股股东及公司均不知情。”本钢板材则是在公告中表示:“经向公司的控股股东核实,到目前为止,公司及控股股东均未收到有关部门关于本钢与鞍钢合并重组事宜的任何信息。” 即便鞍钢股份、本钢板材双双对“绯闻”予以澄清,一些市场人士却依然乐观地认为,鞍钢和本钢最终一定会进行合并重组。就像在宝钢与武钢合并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也曾进行澄清一样。 有券商投顾人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市场之所以关注鞍钢和本钢会否合并,主要是希望由此能够产生炒作鞍钢股份、本钢板材的机会。但是从宝武合并方案正式披露后,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在10月10日复牌后的表现来看,显然是低于市场的预期。即便鞍钢和本钢真的会合并重组,恐怕二级市场走势也难有超预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