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人”固然可恶 “文明人”更当自省
时间: 2016-12-05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监管层最近震怒了,居然在一个正式场合用 “奢淫无度”、 “土豪”、 “兴风作浪”、 “妖精”、“坑民害民”、 “害人精”等词语形容高杠杆资金,指向明确,言辞激烈,实在罕见。监管层高瞻远瞩的目光,还是令人敬佩的,毕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才是重中之重,野蛮人动辄敲门闹事,会影响和谐的市场环境,更严重的还会恶化实体经济的外围环境,影响中国制造。总之,往大了说,什么都可能,必须狠杀之。但野蛮人固然可恶,“文明人”又做了些什么?我们可以看一看。
与野蛮人直接刀锋相对的 “文明人”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无论野蛮人的资金是不是杠杆资金,但其敲门都无疑涉足了一个事情——敌意收购,万科和南玻最典型,只当财务投资者,上市公司是不会这么抵触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几乎所有被野蛮人意欲敌意收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整个过程中都反抗无力或者束手无策,甚至还出现了南玻原有管理层集体辞职这种不战自败的情况。敌意收购英文叫HostileTakeover,是指收购方去收购控制一家公司,而该公司的管理层不愿意被并购或控制,这种情况在成熟资本市场屡见不鲜。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以LBO形式进行的并购活动,吉列公司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四次并购威胁,吉列公司在反收购的过程中采取的内部及外部措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包括毒丸计划、回购协议、黄金降落伞计划、代理权投票、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绝不退步。实际上,在这一时期,美国很多地方也修改了公司法,赋予了管理层更多抵御敌意收购的法律武器,其理论根据是:敌意收购给股东带来了暴利,却损害了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我们看到,万科在与野蛮人的对抗中,也采取了很多反收购的方式,最典型的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圳地铁;但除了万科,其它很多公司并没有多少对策。无论是当年的上海家化还是现在的南玻,大股东自己都不奋起自卫,或者说自己给野蛮人留了太多后门,这究竟该怪谁?要知道,敌意收购的标的公司很多是管理层漠视股东利益,不能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敌意收购方利用市场上公开增持、征集代理权的方式更换管理层,以资本的力量推动公司治理的完善。作为上市公司,如果自己控制不了二级市场股权的变更,自己不扎紧篱笆,寄希望市场自动屏蔽敌意收购是不现实的。
其次,与野蛮人形成鲜明对比的 “文明人”还有主流机构公募基金。怎么来理解这个事情呢?没有野蛮人对低估值股权的争夺,这个市场的主流参与者依旧是无动于衷的,3000点以下的市场主流资金都在干什么?究竟是野蛮人在价值发现,还是一众 “文明人”们在稳定管理费的驱使下碌碌无为?市场为什么会喜欢野蛮人?因为这个市场只认结果,谁让投资者财富增值,他们就会自动站队,空谈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现实表明,对于公司股东而言,敌意收购者在二级市场上推高了公司股价,原股东可以高价将股票卖给收购方获利,实现股票价值最大化,因此大部分流通股股东倾向于支持敌意收购方。尽管这种接受敌意收购、短期获利的行为,很可能与公司的长远发展背道而驰,但你能拿这个去说服市场吗?
因此,对于资本市场出现的这些问题,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都会见仁见智。从资本市场的监管角度出发,严控高杠杆资金是对的,但这些高杠杆资金为什么要兴风作浪?我们自己把相关制度建设搞好没有?还是需要自己问一下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