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必须坚持机构投资者为主
时间: 2016-12-05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日前证监会副主席赵争平和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高振营相继公开表态,要坚持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这让市场中各种关于降低投资者门槛的声音偃旗息鼓。显然,监管机构很明确,新三板就是要坚持打造”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自然人可以入场,但只会是符合高门槛的少数人,必须是辅助性的。放自然人入场增加交易活跃度,然后机构套现的传统手法,显然无法在新三板实现,因为新三板“韭菜”很少,跟风者更是非常有限。啃哥认为,坚持“机构投资者为主”,是强调新三板投资者的类型。因为新三板挂牌的低门槛带来了投资的高风险,因此必须辅以投资的高门槛。这和A股市场相反,A股市场是由于投资的低门槛(任何自然人都可以开户),所以倒过来需要挂牌审核的高门槛,从而确保挂牌企业的绝对质量。
有人认为,新三板应该降低门槛,进而带动新三板交易的活跃。这样的观点属于固有的A股思维,一切向A股看齐。但显然A股的模式并不是新三板最终的模式,新三板市场从一开始就不希望成为第二个A股市场。新三板的对标,是国际化的港股和美股市场。
坚持新三板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可以避免新三板整体大起大落。机构投资者是理性的,不会跟风,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又有风险承受能力。在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中,创新改革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在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中,优质企业即使没有宣传,也可以被挖掘出来,并且交易活跃。而没有真材实料的企业,即使天天宣传,股价也难有起色。
美国纳斯达克和港股市场,都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优质企业交易活跃,差的企业则少有交易。有时候我们拿A股市场去对标新三板,那是找错了对标系,A股本身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流动性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新三板的主要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中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而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其实并没有进入新三板,或出于风险的考虑,或由于政策的限制。显然,目前政策的工作重心,是如何引导,或者完善制度,让更多机构投资者入场,打造完整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即如何让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QFII、RQFII等资金进入创新层。
啃哥认为,新三板在经过2016年将近一年的规范后,创新层制度已基本完善。8月份的募集新规、9月份的董秘制度,分行业披露指引等等,都是对市场的有效规范。
下一步有关如何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入创新层的制度安排,啃哥推测,已经放在了股转公司的案头在农历新年前有所动作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系北京新鼎荣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