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股通标的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差异化选择
时间: 2016-12-05 文章来源: 全景网
市场企盼已久的深港通如愿在今年内开通。早前已公布了可投资股票所在标的指数选择,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在前期沪港通恒生大、中型企业指数的基础上,增加恒生小型企业指数;深股通则以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深证成份指数与市场新秀——中小创新指数为范围。近年来,内地市场沪、深交易所的战略定位以及上市公司群体特征逐步分化,相应的证券市场特色也更加鲜明。沪市以价值型蓝筹企业为主,其中金融行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权重占比超过3成;深市则是中国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经济产业上市公司聚集地,行业分布以信息技术、消费、医药等新兴产业为主。深圳市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市场包含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三个主体,市场多层次特征显著。
本次“深股通”标的指数亦以层次鲜明为特色,不管深证成指还是中小创新指数,均涵盖了深市三个板块,且两条指数在市值与板块分布方面也同样具有层次感。据统计,深证成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者权重比例为43%、38%和19%,与深圳市场的板块分布较为接近,表征的是深市整体,样本公司平均市值为241亿元,属于大中市值公司范围。中小创新指数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三者权重占比分别为29%、48%和23%,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权重较大,表征的是深市最具特色的中小创板块,其样本公司平均市值为95亿元,属于中小市值公司范围。
如果从深证成指与深证综指的相关系数来看,二者相关性超过0.99,因为深证成指能充分代表深市整体运行情况。从中小创新指数与中小板指、创业板指的相关系数看,二者相关性分别为0.95和0.93,可以有效代表深市中小创市场。
同时,深股通标的股票行业分布与沪股通存在明显差异,沪股通以金融地产(38%)、工业(18%)、能源(11%)等行业为主;深股通以信息技术(21%)、可选消费(18%)等行业为主;深股通在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药卫生等行业上可以对沪股通提供一个良好的补充。香港市场本身以金融、地产、能源、电讯等行业为主,在信息技术、消费品、医疗等行业占比较低,而这一类企业恰好又是深市的优势产业。深股通这一独特的行业结构,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有别于港股与沪股通的差异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