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ST股年底掀“保壳”大战 部分公司首选售卖资产

时间: 2016-12-04  文章来源: 大众证券报
临近年底,一年一度的*ST股保壳大战再度上演。截至目前,沪深两市约50家*ST公司,其中有部分公司启动或有意通过重组等方式保壳,数量接近A股*ST公司数量的一半,而剩余部分虽未采取重组、收购,但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尽力扭亏。 为了能够顺利保壳,*ST公司行动迅速并各显神通。其中,*ST南化自2016年9月2日起停牌,并于9月9日进入重大资产重组程序。本次为成功保壳,*ST南化拟出售旗下绿洲化工,公司坦言绿洲化工出售有利于减少亏损,可提升公司资产质量。方案显示,*ST南化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公司持有的绿洲化工51%股权转让给大股东南化集团。据了解,其大股东南化集团近几年来已经多次接手*ST南化资产,此次受让绿洲化工也是为了帮助公司减轻“包袱”。据*ST南化去年年报披露,绿洲化工2015年末资产总额4.48亿元,负债总额4.83亿元,净资产亏损3496万元。 另外,重组一波三折的*ST亚星,临近年底也正在积极谋求保壳。11月29日,*ST亚星公布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拟将其持有的亚星湖石75%股权对外出售,以此来减少公司亏损并提高公司经营能力。此外,*ST亚星9月底还曾披露,拟向控股股东长城汇理全资子公司品汇投资出售上海、广州等地6处闲置房产。与此同时,*ST亚星再次宣布因重大事项停牌,并很快确认是重大资产重组。 “卖房”、“卖子”成为不少*ST股保壳的首选方案,但也有失败的情况:*ST商城于今年7月初开始筹划重大事项,并在两个月后确定了重大资产出售方案,但此次“卖子”事项却最终折戟,原因是铁西百货可能面临贷款合同的违约风险。 由于壳资源重组后,新控股股东的诉求预期较强,以及流通盘稀少原因给了部分场外资金投机的空间。因此,不少投资者十分关注*ST股的投资价值。 对此,有研究人士分析认为,重组新规短期对壳资源价值产生冲击,但中长期可继续挖掘套利机会。目前将近4成比例的国企壳资源已完成或者正处于重组状态。国资委、央企或财政部实控的上市公司中,有数十家符合壳资源特质的公司,即市值小于100亿,近两年EPS小于0.2元,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从重组的形式看,主要是集团控股股东注入资产,比如*ST济柴;另外一部分是实际控制人控制权转让,比如ST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