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各路险资“买买买”背后究竟在买什么?

时间: 2016-12-04  文章来源: 经济观察报
临近年末,各路险资再次在二级市场“挥资豪买”。 就在市场关注安邦二次举牌中国建筑之际,深交所对格力电器的一纸问询则曝光了前海人寿悄然吸筹的动作。 而在此期间,阳光保险旗下的阳光产险则举牌了吉林敖东。 据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杰分析,险资举牌有充足的动力:一是万能险产品资金成本高企,推高险资负债端成本;二是“资产荒”降低险资资产端收益,而举牌可提高资产端收益;三是通过举牌险资可以权益法进行核算,获得稳定投资收益。 安邦、前海增持蓝筹 在斥资约240亿元豪买中国建筑后,安邦保险集团旗下安邦资产11月25日回复上交所问询函称,支持优秀蓝筹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将在未来一年内有可能继续增持中国建筑不低于1亿股、不超过35亿股的股份。 上交所要求安邦资产再次确认增持目的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拟参与中国建筑的经营和管理。安邦资产回复称:安邦资产增持中国建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财务回报。关于管理事项完全以上市公司及全体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做决定。 截至2016年11月24日,安邦资产已累计增持中国建筑30.00亿股,占中国建筑总股本的10.00%。加上安邦资产本次公布的增持上限,到2017年11月26日,安邦资产最多可能持有65亿股中国建筑,持股比例约合21.67%,离控股股东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56.26%的持股比例仍有不小的距离。 不过,安邦举牌概念在前,中国建筑股价顺势上扬,自10月以来39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70%,总市值达到3200亿元。 据了解,安邦在资本市场一直坚持价值投资、友好投资和长期投资,投资标的多选择估值低、高分红蓝筹公司;就中国建筑而言,其盈利能力强劲,存在较大规模未分配利润和稳定的分红,且估值明显偏低。 而在安邦增持蓝筹之际,前海人寿也在悄然布局。11月30日格力电器晚间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表示,公司通过对11月28日收市后前20名股东情况核查,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已逼近5%举牌线。持股排名也由公司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 记者致电前海人寿方面,对方表示也是刚刚通过公告才知道增持情况,暂无可以对外披露信息。 此前,格力电器以130亿元总价收购珠海银隆的计划,因为中小股东反对而搁浅。当时有私募人士分析认为,董明珠之所以在格力电器现金充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配套定向增发募资的方案,就是为了提升对格力电器的控股权。“格力股息率大大高于万科,为何之前没人举牌?”一位上海私募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董总很聪明,当时险资举牌万科闹得沸沸扬扬,格力同样也股权分散、现金流充沛,所以格力在二月份就停牌了。直到9月份提出定增收购方案,用来提升大股东控股权。” 根据三季报,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公司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仅持股18.22%,第二大股东为持股8.91%的京海担保。京海担保由格力经销商联合组建,被市场认为与格力电器关系密切。然而,两者持股相加也未超过30%。 上述私募人士认为,“那次增发要是成了,举牌也就没意思了。”一旦方案被否,那么接下来被举牌就是大概率事件。 阳光产险增持吉林敖东 阳光产险的举牌行为发生在11月21日。吉林敖东当晚公告的简易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阳光产险通过深交所集中交易增持吉林敖东流通股89.46万股,占吉林敖东总股本的0.1%。这次权益变动后,阳光产险合计持有吉林敖东4472.2万股,占吉林敖东总股本的5%。 据上述简易权益变动报告书,阳光产险买入吉林敖东股票的行为全部集中10、11月两个月,给市场以抢筹的感觉。 阳光产险方面表示,本次增持的目的是看好医药行业前景和吉林敖东公司发展所进行的财务投资。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吉林敖东的发展及其股票价格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增持吉林敖东的股份及具体增持比例。 不过,有市场人士分析称,举牌吉林敖东除了将带来账面浮盈外,阳光产险或意在间接控股广发证券。 据公告显示,吉林敖东今年1月14日晚间公告称,吉林敖东及全资子公司敖东国际(香港)实业有限公司,已通过深交所和港交所增持广发证券股份。截至1月14日,吉林敖东已成为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广发证券16.69%的股份。吉林敖东实际上是以微弱优势取得了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地位。而原第一大股东辽宁成大则以总计持有广发证券16.40%作为广发证券第二大股东。 有浙江私募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日前因广发举牌概念,有资金已提前进入辽宁成大埋伏。记者注意到,辽宁成大今年三季度,除前海开源乐晟资产管理计划本身占总股本4.9%之外,同属前海开源基金另外两只资管计划,分别为前海开源战略3号资产管理计划和前海开源战略6号资产管理计划,悄然进入辽宁成大十大股东行列,三只资管计划总计持股为达7.4%,距离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辽宁成大集团持股比例的11.11%,仅差3.71%。此外,在辽宁成大三季报中,同属深圳前海的深圳前海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团也以0.96%的持股比例位列于第六大股东之位。诸多前海资金进入辽宁成大给予市场不少遐想。 不过,吉林敖东11月24日晚间披露股价异动核查公告,经核查,公司第一大股东金诚实业11月22日买入公司股票295万股。目前敦化市金诚实业持有吉林敖东股份为2.35亿股,占其总股本的26.25%。吉林敖东第一大股东金诚实业选择在此节点增持,被市场解读为对阳光产险此前举牌行为的回应。 背后逻辑 险资从去年开始舞动资本大旗,到近日频频举牌有几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险资投资政策逐渐“松绑”。2015年,在股市大幅下跌形势下,为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保监会印发《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宽了险资投资蓝筹股监管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另一方面,在“资产荒”背景下,包括险资在内的投资者积极寻求优质投资标的。而始于2015年6月的股市暴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价格。2015年下半年以来,险资频频到A股扫货。 据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杰分析,险资举牌有充足的动力:一是万能险产品资金成本高企,推高险资负债端成本;二是“资产荒”降低险资资产端收益,而举牌可提高资产端收益;三是通过举牌险资可以权益法进行核算,获得稳定投资收益;同时,今年出台的保险新规短期内对万能险规模的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险资举牌仍然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作支撑。截至三季末,险资资产规模14.6万亿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仅为14.25%,远低于30%的上限。根据广发证券测算,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每提高1%,便会带来1643亿元的增量资金。 从举牌动机和效益来说,被单家保险举牌一次的股票,短期超额收益明显,部分个股走势出现提前反应的迹象。广发证券研究显示,被单家保险举牌多次的股票,各举牌公告日期间的超额收益相对独立,超额收益可能“接力跑”,也可能提前被透支;被多家保险举牌多次的股票目前仅有万科A,险资举牌万科明显提升了其估值中枢,使得万科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那么险资举牌潮能否持续呢?有险资人士分析,近期险资之所以频频举牌蓝筹,原因除资产荒外,还可以改善财务报表。 2014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按权益法核算。所谓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原被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在被转为长期股权投资后,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要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也就是说,股价上涨得越多,意味着为保险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投资收益越多。 记者询问多位私募人士均表示,目前行情多变,靠题材在轮番推动,险资举牌在今年年底是否会告一段落目前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