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对股市野蛮人赶不如疏

时间: 2016-12-01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期股指不断向上拓展空间,整个市场人气有所提升。与投资者活跃相伴随的,是保险资金频现“异动”,或短炒,或举牌,不亦乐乎。保险资金的进场在受到市场关注的同时,也频频招致监管部门的问询。 中国建筑日前发布公告称,截至2016年11月18日,安邦资产增持中国建筑股份15亿股,占其总股本的5%,同时称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不少于1亿股。但随后安邦资产在两个交易日内买入中国建筑股份约3.63亿股,增持数量已超过计划增持数量的下限,并称本次增持计划尚未完成。由此,上市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的问询函。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安邦资产再次确认增持目的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拟参与中国建筑的经营和管理等。 中国建筑堪称今年下半年的一只牛股,其股价从5.02元最高涨至约9.45元,涨幅近九成。从三季报看,安邦资产未进入中国建筑前十大股东之列,说明安邦是从四季度开始增持中国建筑股份的。股价处于相对低位时不进场,反而在高位时增持,并且触及举牌线,难怪监管部门会下发问询函。 其实,安邦资产增持并举牌中国建筑,仅仅是保险资金进场扫货的一个缩影。此前,恒大人寿曾在多家上市公司持股达到4.95%的比例,并在“突击入股”后又迅速撤离。恒大人寿的所作所为,同样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问询。 保险资金是否扮演“门口野蛮人”,笔者以为应该具体分析。比如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增持万科股份以及南玻A股票的行为,就属于明显的“野蛮人”,一来导致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变更,二来南玻的高管“被迫”辞职,而宝能系还欲罢免万科全体董事与监事。但像富德保险、安邦保险等虽然晋身为金地集团前两大股东,但并未过问上市公司的日常事务,这样的保险资金则属于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 事实上,保险资金进场,与监管部门多年来为市场引入资金的政策是相符的。像QFII、RQFII、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属于监管部门大力发展的对象,拥有雄厚实力的保险资金同样在监管部门的“发展”之列。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进场,只要不违规炒作,并奉行价值投资理念,实际上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只要其规范运作,不利用其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操纵市场,不像恒大人寿一样“割韭菜”,即使其成为“门口野蛮人”,监管部门也没有必要将其赶出市场。毕竟,资本市场奉行“股权多数决”的原则,信奉股权为王,谁拥有的股权多,谁就拥有话语权。相反,我们应该欢迎更多的保险资金进场增持股票。如果保险资金没有违规而受到不公平待遇,那么不仅对保险资金进场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同样是一种打击。 笔者以为,对于保险资金进场增持股票甚至举牌的行为,我们不是要赶或堵,重要的是要进行正确的疏导,这才是实施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稳定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