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险资的看与买

时间: 2016-12-01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为当下A股市场最风光的“金主”,险资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近期安邦系大举买入中国建筑、前海人寿迅猛增持格力电器都相继引爆市场热点。然而吊诡的是,被险资举牌的A股往往没有被调研过,那些获得险资实地调研的A股,最终并没有被“野蛮人”举牌。 今日,格力电器披露前海人寿在近期大举增持公司股票的情况,截至11月28日前海人寿持股已逾4%,成为格力电器第三大股东。比这更凶猛的是安邦进攻中国建筑。本月初,在首次举牌后,安邦仅用了5个交易日就达到了中国建筑的二次举牌线,并宣称继续增持最高不超35亿股(约占总股本的10%)。与此相应,这两只“大象”跳起了狂舞。 险资举牌之前,其调研路线图有无蛛丝马迹可寻?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自10月至今,除上述提及的案例,阳光保险首次举牌了吉林敖东,刘益谦执掌的国华人寿增持天宸股份5%股份至20%,华邦健康及其一致行动人第二次举牌丽江旅游。在这些险资举牌的案例中,记者注意到,前海人寿曾在8月24日调研过格力电器,当时还出现了恒大人寿、友邦保险、阳光资产等多家险资的身影。 不过,类似前海人寿调研后即大举建仓案例非常少见。统计显示,四季度以来,安邦并未调研过中国建筑。具体来看,安邦保险调研总次数2次,调研个股数2只,分别是万达院线、探路者。安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邦资产”)调研次数5次,调研个股5只,最近调研的公司是光环新网、京东方A等。同样,阳光保险及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资产”)调研个股数量均维持在8只左右,但未曾光顾吉林敖东。更夸张的是华邦健康及国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其甚至连一份调研记录也没有。 将险资调研的时间跨度拉长,依然未发现险资调研与举牌存在密切关系。 以安邦为例,其举牌个股涉及万科A、同仁堂、欧亚集团、金风科技、大商股份,金融街等等。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安邦保险及安邦资产调研总次数分别为14次和89次,调研个股数分别是14只和68只,然而,上述公司并未在调研的名单中。 再看国华人寿。该机构今年以来总计调研了7次,调研个股数量为7只,但没有光顾天宸股份。进一步来看,国华人寿2015年7月15日首次举牌天宸股份,随后开始密集增持,至2015年8月4日、8月26日,其持股比例猛升,分别达到10%、15%。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及2014年这两年国华人寿都未曾调研过天宸股份。 被险资调研的上市公司受到冷落,没有被险资调研的上市公司反而获得险资高度青睐,一次举牌或许不够,甚至被多次举牌,这一吊诡现象打破了普通投资者原先的认知范畴——被调研的都是好标的。 看而不买,或许是没看中。没看就狂买,是过分乐观还是胸有成竹?险资如此出其不意的投资逻辑,颇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