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增配股票成共同选择 险资举牌将更加频繁

时间: 2016-11-30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搅动市场的险资举牌,恐怕只是一个开始。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经多方调查发现,为应对低利率环境下债券资产收益的下滑,增加权益类资产成为保险资金共同的选择,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多起险资举牌行为。 大公司态度变化 在2015年第一波举牌潮中,主体是以安邦保险、生命人寿、前海人寿为代表的新锐公司;今年,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对于举牌的态度也更加明确。 “举牌是保险公司在完成资产配置过程中发生的副产品。我们不会把举牌当成目的,也不排斥去举牌。”一位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作为保险业“老七家”的成员,阳光保险在举牌这条路上走得坚定不移。近日,其举牌吉林敖东引发市场猜测,事实上,这并不是阳光保险第一次举牌,去年该公司还完成过“一日三举”的壮举。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对于是否构成举牌本身并不在意,在意的是能否用合理的成本获得股权。而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是整个行业从去年底就开始热烈讨论的事情,在今年已达成共识。 一个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如此形容险资增加权益类投资的必然性:“换任何一个人来做,都会这么干。”在他看来,“举不举牌”已经不在讨论的范畴,更需要讨论的是下一个投资标的是谁,以及如何可以不战而胜,用最小的成本达成目标。 保险资金举牌正在由点及面扩散开来,大有风驰云卷之势。 勤奋调研 从保险公司调研的勤奋程度,可以看出险资对A股市场是有备而来。 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保险机构调研上市公司近250家次,共调研150余家公司,这其中不乏大公司的身影。平安系和国寿系排名前两位,平安系调研上市公司超过60家;中国人寿调研上市公司约45家,泰康人寿调研上市公司也超过30家。 从过往险资举牌的偏好看,A股市场上那些业绩稳定、股权分散,ROE较高、市净率较低的上市公司,更容易成为险资狙击的目标。 “在险资举牌新阶段,还有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难易程度。这一问题难以量化,但是已成为影响险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一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人士表示。 在被举牌过程中,除了中国建筑明确表示欢迎险资之外,多数上市公司采取了防御措施,且这一态度还难以扭转。 新财富非银金融分析师第一名、安信证券赵湘怀认为,险资举牌仍将继续。以长期股权投资为主的另类投资有利于缓解险资期限错配的风险,稳定长期投资收益率。低利率环境下,以长期股权投资为代表的另类投资将继续成为险资配置的重点,保险资金仍会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寻觅“猎物”。 此外,广发证券表示,险资“举牌”实力雄厚。三季度末险资资产规模14.6万亿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仅为14.25%,远低于30%的上限。据测算,未来若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升至20%,将有望带来近8400亿元的增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