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保险资金和上市公司:该相互牵手还是彼此敌视?

时间: 2016-11-30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如果可以,我们也不希望举牌。”不止一个保险公司人士如此无奈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他们表示,险资体量大,买着买着就过线了,举牌只是一个副产品,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不过,对于险资的这种说法,市场的回应是不买账。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虽然清楚表明了自己财务投资的立场,但仍然惊动奶协乳协联合发声,似乎在说:“我们不信”。 另一方面,险资的想法是:我花了大价钱,却要一声不吭,那拿什么保证我的利益? 对上市公司而言,保险公司派驻在上市公司的董事,当然是来工作的。此前在金地集团股东大会上,安邦保险和富德生命就曾联手反对过金地的好几项议案。先例在前,上市公司岂敢小觑? 保险公司既想对一家上市公司实施重大影响,又希望不战而胜,这无异于幻想中彩票。 放眼望去,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创始人和董事长是同一个人的十分常见,资本话事的时代,似乎还没有那么快到来。上市公司董事会集体辞职的好戏,在万科发生过,在南玻A身上又重演了。 这个事件倒是应该敦促保险机构反省自身:过去一直以“神秘”、“高冷”的面目示人,现在要和更多投资者打交道的时候,才发现互相缺少了解,“轻敌”了。 在举牌大戏中,不少上市公司第一时间出手进行增持或者打响反击战;但也有持相反态度的——中国建筑就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了对安邦保险举牌的欢迎,也因为其“不按套路出牌”而引发市场热议。 在满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举牌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很难界定。毕竟每一家险企和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不同的情况,难以用对与错、输与赢来下结论。 作为一个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现象,经历过后,上市公司应更理性、更冷静地对待各类投资者,保险公司也应加强信息披露和对外沟通,改写“你若不举,便是晴天”的段子。